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从一代君主到阶下之囚他用一首浪淘沙写下最美的忧闷

————李煜《浪淘沙》

在不知不觉间,这个春天已经由去了,不知是什么时候,表面下起了绵绵小雨,隔着珠帘还能听到潺潺的雨声,有些许烦躁。
春天已经由去,按理来说景象本该逐渐变得暖和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何,我却感到一阵又一阵的寒意。
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候,纵然身上盖着丝绸锦被也抵挡不住那彻骨的寒冷。
或许只有在睡梦当中才能忘却自己本是羁旅之人,有家难回,才能在这短暂的梦中享受到少焉的欢快。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登上高楼凭栏了望,看见了远处那烟雨朦胧的江南,那是我的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离开故土的时候很是随意马虎,那时候未曾多看一眼呐,如今想要再回去已是再无可能了。
这过去的统统都随着凋落的花朵与迢迢江水随着春天的脚步拜别了。
如今来看这统统,恍若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二、赏析

这首词读来就令人十分悲哀,给人一种无奈凄苦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在一个春雨飘落的夜晚,雨声滴滴答答打在芭蕉叶上,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李煜,也冲破了他的美梦。
窗外是连绵不断的雨,冲刷着地上来不及清扫落花,入眼之像全是暮春之景。
那凋零的落花就像被抢夺的故土,来不及整理便已经不属于你了。
已经记不清来这里多少时日了,只见那春花谢了一次又一次。
本该是逐渐暖和的时令,他却是以为愈加的寒冷。
不是忍受不了乍暖还寒的时候,实在是由于心里那一份苦寒得不到熨帖,身在异域,那种有家难回的凄苦该怎么办?这悲惨的雨夜和残余的春景,与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完美重合,读到这一句那种悲哀都快溢出来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在被囚禁的这段日子里,日日面对的是相同的那几人,瞥见的是住的这一座小小的庭院。
风来雨住,花谢花开,雁去雁归,这些细微的变革代表着岁月的流逝,都说岁月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可这根本缓解不了二心坎的伤痛。
于是,梦里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梦里的统统都令他沉醉,他沉溺个中,不愿醒来。
梦里家国天下还在,自己还是那一国之君。
现实中的身份令他以为屈辱又尴尬,离开故土来到汴京,一住多年,在他人的地盘上,苟延残喘地活着。
虽然他已经醒了,却更想假装自己还在梦中,假装这现实里的统统屈辱不过是一场噩梦,可以短暂的躲避现实中这种尴尬又屈辱的身份。
这短暂的放松之后,将是更加难以言说的凄苦。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
”梦境再美好也究竟有醒的那一刻。
他永久也忘不了,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凭栏了望的时候,大好河山的无边景致尽收眼底。
而那富饶俏丽的南唐版图早已经变成了大宋国土的一部分了,不再是他李氏的江山了。
江山万里,景致奇丽,而他只能呆在这汴京的一个角落,以是他无数次地告诫自己:独自莫凭栏!
由于看见的是大宋的无限江山,而不是南唐的三千里故国。
他还记得离开故土的那一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未曾多瞧一眼便匆匆离开,现在想来,再要回到故土那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遗憾与痛楚交织在一起,令他无法言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春天逐渐落下帷幕,百花凋零,流水带走凋落的花朵,却带不走满满的愁绪。
什么是天上人间?这本是他自述出生之语,从前住的是高楼宫阙,如今住的只是一座小小的庭院,这光鲜的比拟给人一种浓郁的悲惨之感。
或许是多年的囚禁生活让他越来越烦闷,他不想再迎合别人,只想痛高兴快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怕会不会招来祸事,只想把那些饱含血泪的情绪叫嚣出来,不吐烦懑。

三、词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这首词是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读来字字悲苦,透露出一位亡国之君对故土的无尽怀念之情。
或许是由于这首词的情绪太过于朴拙,让多少人能带入他的感情之中,少了些许理性节制,宋太宗读过这首词后颇为生气,认为李煜有不臣之心,朝气之下,命人送去一杯鸩酒,了此残生。

关于李煜,他是南唐的末了一位君主,从他父亲手里接过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担子,或许那时候他也想过要好好整顿自己的国家,但是朝中那些大臣们无所作为,他也无能为力吧,只能随波逐流。
他或许不是一位称职的君王,但他一定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词人,可惜的是他什么都会,便是不会治国。
他精通书法,又善于画画,还通达音律,在诗词上面都有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作词这一方面,他的成绩更高。

大唐盛世早就已经落下帷幕,那个诗歌最兴盛的年代已经走远,他的词继续了晚唐以来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词风,措辞明快,生动形象,意在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