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拍浮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本日我和大家分享4首妙不可言的中秋古诗,不但有文采,而且故意境,让人拍桌赞叹。
第1首,《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张祜。这首诗基本上都是写景叙事,末了两句则转为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付中秋节的感慨。
首联用了中秋节常见的“桂花”意象,花喷鼻香月圆,正是良辰美景清秋时候。颔联说中秋节一年一度,乃是玉轮最美的时候,就算是离开家乡万里之外的人,也能够从月光处得到蕴藉,缓解思乡之苦。
颈联详细写人们在中秋节的思乡想家之情。人在边城,向来是比较孤独的,因而对付中秋节的月分外喜好,站在高楼望着天边玉轮,久久不愿离开。
故乡看到的玉轮和边城看到的玉轮是同样的,正由于如此,玉轮才成为承载相思的载体,成为了思乡文化的意象。
而尾联两句,则把颈联的业绩放大,把思念的感情拓展:“这一天,月华流转,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在月光下,哪能不起相思之情呢?”余味悠悠,可以反复咀嚼。
我们看这首诗所用词汇,全都是平常所见,没有什么华美晦涩的词语,也没有什么用典的地方。但是我们觉得这首诗,还是很有文采的。可见,诗歌最主要的实在不是词汇,而是构造和意境。
第2首,《中秋对月》:无云天下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 头 天尽处,未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曹松。曹松的名气不大,但是大家一定听过他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长于从平凡事物中找出诗味,另辟路子,表示了墨客独占的慧眼与慧心。
我们看这首诗,便是一首既有文采又故意境的好诗。前两句很好理解,便是八月十五月亮圆,耐心等待玉轮从海上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而这首诗精彩的在于后两句,有一种推陈出新之意,令人一见爱慕,佩服墨客的才华与情思。墨客说:“月光是最无私的,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月光都不会遗漏一户人家。”
普天之下,能有如此温顺与公道者,非月光莫属了吧?而中秋的玉轮又特殊圆,月光又特殊通亮,该是何等安慰民气呀。就算心中有愁绪的墨客,对着月光,也得到了知足。
第3首: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 縠 看。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墨客陆游。这一年的中秋节,前半夜玉轮被云雾遮住,夜半后没有云雾,而月色微淡,陆游惊叹:“尤为绝景”,便有了这首诗。
中秋月色被薄薄的云雾遮住,陆游认为玉轮彷佛是蒙了面纱的美人,琵琶遮面,最是风采迷人。
于是陆游放飞想象:“我在此处看到月色,已经如此动人。如果身在洞庭湖,饱览月色,该是如何赏心悦目的奇景呢?我多么希望自己乘坐青鸾,飞往洞庭湖赏月呀。你们有人能陪我一起吗?”
这首诗文采飞扬,关键是想象力打破天涯。在月色之下,陆游抱负自己能够飞天而行,能够于宇宙间感想熏染天地之美,感想熏染天人和谐,这是一种墨客的独特抱负,令人无比倾慕。
第4首,《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其二》: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处处楼台竞歌宴,的 能 爱月几人同。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墨客范仲淹。当时这个“叶道卿”写了一些中秋诗,范仲淹要按照叶道卿的韵脚写和诗。
诗歌前两句是说中秋的玉轮没有云雾遮挡,最是美景不过。叶道卿你欣赏月,月也欣赏你叶道卿,你们乃是心腹,真是风姿超然。这当然是客套话。
后两句则是范仲淹的出奇制胜之处。范仲淹说,中秋佳节,说是赏月,但是有几个人至心喜好玉轮呢?人们不过是借着佳节的名义,载歌载舞,饮酒玩乐,又何曾是至心喜好月光呢?像叶道卿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怀的人啊。
实在当代人很理解范仲淹的感慨。每到中秋节,大家都要送礼,送各种包装华美、华而不实的月饼。很多人还要大吃大喝,各种消费,说是中秋赏月,何曾有几个人至心爱玉轮呢?说是团圆佳节,又有多少人乐意花韶光陪老父亲老母亲呢?
范仲淹才思敏捷,通过短短四句,写出了不一样的感慨,写出了人生之热闹与孤独,真是令人佩服。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随意马虎,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