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作别多时。

纳兰性德身为天子侍卫,深受康熙喜好,“上(天子)有指挥,未尝不在侧……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喇,及登东岳,幸阕里,省江南,未尝不从”。
单单是古北口一处,就曾多次扈驾经由,如康熙十六年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仲春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

这首词写的正是词人扈驾远行的事情,是纳兰词中为数不多的塞北词之一。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上片中写出了这次出行的经由,重点写景。
首句交代这次扈驾的前后韶光,春天出发,夏天还没到,在杨柳依依的时节,词人骑着骏马踏上了扈驾之路。
秋日回京,在春天北来的大雁如今依旧向南飞去,此句可能语带双关,即也指康熙一行仲夏北上,如今向南返归。
这一来一回便是一春一秋,期间所受之苦谁人能知?接着是一句反问“客中谁与换春衣”,道出心中一片酸楚。
独身只身在外,已经换了时令,身上还是春天的衣服,哪能像在家里一样,有人改更衣服。

下片则着重于抒怀,开头通过落照、游丝把心中苦闷之情跃然于纸上。
自古以来,自己的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了。
模糊约约在梦境之中追逐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常年忙于侍卫职责,在消磨青春光阴的跟从出巡中难得自由的慨叹。
当然也流露出其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只能通过自然之景消磨光阴。

纳兰性德生平短暂,只在人间间留下了三十一个春秋的足迹,他有一首诗这样说过:“予生未三十,忧闷过其半。
苦处如落花,东风已吹断。
”可见其生平愁苦不断,坎坷不断。
他作为天子侍卫,虽然有机会靠近皇上,得见龙颜,却怀才不遇,无法大显技艺为国家社稷、庶民百姓建功立业。
这种环境在中国古代文人之中是常常碰到的,从楚国的大夫屈原,到汉朝的贾谊,再到唐朝的杜甫、李白,以至于纳兰同时期的文人蒲松龄,大抵如此。
文人的不幸却造就了中国文坛的一大幸事。

再说纳兰,在他只管简短但呆板无味的仕宦生涯中只有两种活动,或者是殿前宿卫,或者是随驾出巡。
但不管是哪种活动,他都是一个陪同而已。
这是词人的不幸,所幸的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诸多好词。
据历史记载,他和汉族文人顾贞不雅观、朱彝尊、陈惟崧等有所往来,也有曾参与营救吴兆骞并发付他的后事的义举。
在当时的满汉关系中,书写了一段难得的友情之篇章。
但只管如此,可对付那些汉族潦倒文人们来说,谁又能理解他一片小儿百姓之心的背后,有几分是孤独的落寞?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荣华富贵、鲜衣美食下的壮志未酬?词人也曾在《清平乐·弹琴峡题壁》说:“冷冷永夜,谁是知音者?”

在纳兰的好友中,顾贞不雅观是亦师亦友的一个。
康熙十五年,明珠慕顾贞不雅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
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
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反省等职。
顾贞不雅观、纳兰性德与他们常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
顾贞不雅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他去世后顾贞不雅观在祭文中以无比痛惜的口气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酹;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其生命的一大部分完备迷失落在苦闷中,我们可以说纳兰是一个不称职的侍卫,却是一个中国词坛上难得的词人。

①古北口:长城隘口之一。
在北京密云东北,为古代军事要地。

②春衣:春季穿的衣服。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落照:落日的余晖。

④幽梦:隐约的梦境。
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

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