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问,背那么多诗词有什么用?
背诗词,是为了客岁夜漠塞北时,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感,去烟雨江南时,能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的清幽感,而不是只是说“哇,好美”。
图片|小雨润清风-摄
我们吟着千古名句,体味人生百味时;千古名句也在浸润着我们,如春雨润物无声。
读的诗词多了,人就如诗中走出来一样,身上带着一种诗的气质,容颜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人生有诗词,那么老去的将是年事,不老的是气质。
图片|子-夜鳥-摄
优雅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何曾败美人
林语堂说过:“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唐诗宋词,便是世上最深刻的优雅。
用优雅来形容董卿,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有人夸过董卿:“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诗词练就了她的优雅,也练就了腹有诗书的自傲。自傲与实力,让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不单是个走过场的主持人。
▲《中国诗词大会》剧照,主持人董卿。
她点评只有五年级的骆子愚时,她脱口而出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生动贴切。
有一期攻擂者遗憾离场后,董卿送给他一句诗,“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去世如丹”,壮烈却充满希望。
她丰富的诗词储备和迅速反应也让人叹服,有一次选手忘却了“爱子心无尽”的下一句,董卿险些是立时就接上了“归家喜及辰”。
诗词之于董卿,正如杏花烟雨之于江南,深化了优雅,炼化了气质。
▲董卿
董卿从小饱读诗书,在考上了演出专业后,却由于形体不如其他人而自卑。她开始大量阅读,看诗词,在文化课上找回了自傲。这份自傲日后逐步变成了优雅。
出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她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边事情一边读研。诗词孕育的优雅和功底给事情带来了转机,在一次主持中,全票通过得到了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发话器奖”,当时,所有评委并没有一个人知道董卿是谁。
她就犹如江南烟雨中的女子,端庄优雅,有一种古典的优雅气质,不显山不露水。我们未曾在她身上创造岁月的痕迹。
中国诗词的气质,是优雅到没有岁月感。
▲“飞天奖”兼“星光奖”颁奖仪式中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得到了电视文艺栏目大奖“星光奖”。
干净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诗词名家叶嘉莹说过:“人生最主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至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去世!”
“音乐墨客”李健,如诗词中走出来的翩翩少年一样平常,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干净。
▲李健
他不喜好商业气息,不喜好应酬,人一红就玩消逝。直到2015年,用的都不是智好手机,没有微信、微博。
在明星都追求豪宅超跑时,李健却不买屋子。他认为,费钱的目的是买来快乐和幸福,但费钱去买屋子让他觉得到并不幸福,可是买琴,却会让他感到很幸福。
干净,让他绝不迎合社会。也正因诗歌清洁了他的心灵,才能让他保持了最纯粹的自我。
▲李健
李健唱歌,也读诗,更将古诗词融入到音乐里面。
“农历三月间,最是难熬倒春寒;残雪引人厌,慌慌择路脚蹒跚”,是他的一句歌词,满满都是古典诗词的意境。
“独自出苏州城外,流光未曾相约,此处是否一如昨天,枫桥边渔火人流连,又是寒山上钟声阵阵,惊醒那城中人”,这首《枫桥夜泊》正是唐墨客张继作品的化用。
在古诗词专辑《宋词辑壹》里,李健还领唱了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及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实力支持了一波古典诗词音乐化。
▲李健
李健说:“随着年纪变大,越来越喜好读古诗。而且很多以前背诵的诗词,随着阅历的增多,也更能感想熏染到个中的韵味。”
诗的措辞,说的是人类共有的喜怒哀乐,还有最本真的冲动。因此,他逐步地,越活越年轻,越活,也越干净。
诗词,清净了内心,也塑造独立的风骨。
▲李健
坚毅
写诗和读诗乃生命之本能
中国诗词里,实在一贯有一种坚毅的秉性。
女学者被称为师长西席的人不多,叶嘉莹便是个中一位;而坚毅的师长西席不多,叶嘉莹也是个中一位。
叶师长西席自己便说过:“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这句话,成为了她生平的表明。
▲叶嘉莹
17岁时,她失落去了母亲。痛楚在深夜常常将她重击得体无完肤,每每这时,她就写诗缓解悲痛,比如:
“叶已随风别故枝,我于凋落更何辞,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中年的她随夫去了台湾,却因政治动荡失落去事情,没了住处。
她一人带着女儿仰人鼻息,地板上铺一条毯子便是床。每天小心翼翼,恐怕女儿哭声吵到别人,女儿一哭只能在屋外哄。
这时,她写下了:
“飘蓬辞故土,离乱断喷鼻香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夜阑忍泪吞。”
▲叶嘉莹(前排右二)抵达天津与南开大学诸西席。
阔别故土,流落不定,于是她一头埋入诗词研究中,到头来创造诗词才是寄托。
但命运并没有放过晚年的她,她去加拿大时听闻大女儿在车祸中丧生,这位坚毅的老人家差点要被击垮。
但诗词又一次将她拉回人间。她闭门十天,写下了10首诗,全部关于女儿。
“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顾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十天之后,她便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连续为学生讲课。
▲叶嘉莹在美国教书时的照片。
少年丧母,中年流落,老年丧女,这三件事能轻易打垮一个人。
叶师长西席却在诗词里,淬炼出坚毅的气质,像极了唐诗宋词里流落半生,却坚韧豁达的墨客文豪。
她已经94岁了,精神矍铄,双目清澈坚毅。今年6月,还把全部财产捐给南开大学教诲基金会。
诗词淬炼出坚毅。坚毅者,将在岁月的流逝里,气质不老。
▲叶嘉莹
一贯很欣赏电影《去世亡诗社》里的一句话: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由于它们好玩,而是由于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医学、科学、商业、法律固然可以支撑日常的生活运转,但诗歌的激情,诗歌的浪漫,诗歌的俏丽,诗歌的气质,却正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相信,只要有诗的气质,有诗的激情,就足以对抗岁月在脸上猖獗肆虐的刻刀。
图片|文人空间-摄
笔墨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