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有将许浑与诗圣杜甫齐名,并称之为,“许浑千首湿,杜甫生平愁”。
实在这种齐名并不是真正地把许浑和杜甫的文学造诣并列,而是将两人的写作风格比拟,许浑的诗大都离不开水,杜甫的诗又多是愁绪,以是这才有了许浑“千首湿”的调侃。

许浑的诗虽不可能与杜甫比肩,但却也是晚唐墨客中不可多得的才子,并不能由于他的诗大都与水干系,就可以抹杀掉他在创作上的造诣。
许浑的作品名句名作迭出,便可解释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小觑的地位。

而最故意思的是莫过于我们非常熟习的,“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上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这首诗的作者并不是杜牧,而是许浑,这种声音越来越强烈。

有称是由于南唐在编辑《千家诗》时出错,误将《清明》这首诗的作者写成杜牧,才造成以讹传讹。
还可解释这首诗不是杜牧所作的诗,宋朝编纂的杜牧诗集里竟然没有这首诗,当时研究唐诗的名家著作,都没有将这首诗归于杜牧之名下。
而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实在更靠近许浑。

晚唐才子许浑的谢亭送别情景融会意蕴深刻极具感染力

本日与大家一起分享许浑的另一首诗《谢亭送别》,诗中还是有水涌现,又应了许浑是“千首湿”的外号。
这首小诗写作韶光无从考证,仅从诗文中可以判断,是许浑在宣城送别朋侪时所作。

《谢亭送别》

许浑 〔唐代〕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所提到的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的对面,这个亭子是南齐墨客谢朓在宣城做太守时所建。
谢朓在谢亭送别过朋侪范云,李白也有诗“谢亭离去处,风景每生愁。
”因此谢亭便成了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这里的“劳歌”专指送别的歌,曾是另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劳劳亭送别朋侪时唱的歌,李白为劳劳亭写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墨客不无伤感地对朋侪说,唱完一曲送别的歌之后,你就解开小舟远行吧,你看,两岸青山红叶,江水涛涛奔流。
诗中的“急”字,既指水流湍急,也以此来喻朋侪即将拜别的感伤。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里的“西楼”指墨客与朋侪分离的地方。
墨客前句写的是两人在唱送别之曲,后两句与前两句有着较永劫光的间隔,墨客并没有去岸边相送,一贯在谢亭之上。
墨客与好友在临别之前饮酒惜别,伤怀之下,更添醉意,待醒来之时,已是薄暮时分,此时朋友乘舟走远,表面风雨交加,西楼一片迷茫,墨客陷入孤寂与惆怅之中,缄默的在风雨中走下西楼。

许浑的这首《谢亭送别》,用四句诗分写了两个场景,以强烈的比拟反衬墨客繁芜的心绪。
前面因此青山红叶和湍急的江水喻离去之痛,后面则以满天风雨的晦暗迷茫来喻心中无以排解的愁绪。
墨客以景寄情,以情寄景,具有强烈的传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