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首词创作于1957年,是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闺蜜李淑一的作品。
不过,险些在所有的刊印版中,“杨花”一词都写作“骄阳”,全文如下:

我失落骄杨君失落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由于把杨开慧比作“骄阳”,这首词一度引起了章士钊等人的疑问。
对付这个疑问,毛主席曾经亲自向章士钊作出阐明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1964年毛主席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写错一词让毛岸青泪目

因此在后来的刊印版中,这首词里“杨花”就一贯写的是“骄阳”。
那么,为何在浙江省杭州市万松岭上这块革命义士纪念碑上的手书,却刻的是“杨花”呢?

我失落杨花君失落柳

1964年,毛岸青有一次去见毛主席,要求他重新手书了一份《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在书写的时候涌现了“笔误”。

毛岸青问父亲,为什么把“骄阳”写成了“杨花”,毛主席想了想,回答道:写成“骄阳”只是对外的说法,在私底下,把你的母亲比作“杨花”也很相衬。

根据湖南“毛泽东与文艺展馆”的专家先容:《蝶恋花·答李淑一》共有4份手稿,前三份写的是都是“杨花”。
直到第四次将要刊印的时候,才修正成了“骄阳”。

由于“骄阳”一词,与杨开慧义士的身份,以及整首词的风格实在是更加贴近的。
但是在毛主席的心中,把杨开慧女士比喻成“杨花”,也很得当。

毛岸青听到父亲的这一番回答,顿时就热泪盈眶了。
由于那个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他们三十四年韶光了。

1923年,毛岸青出生于湖南板仓的外婆家。
他刚生下来不久,父亲就由于事情的缘故原由,在他未满月时就离开长沙,前往广州。
便是在那个时候,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贺新郎·别友》。

1927年,毛主席为了组织“秋收叛逆”,与杨开慧母子匆匆离去。
直到20年后,毛岸青、毛岸英从苏联返国,父子才得以相逢。

1930年,杨开慧义士因叛徒的出卖而捐躯。
7岁的毛岸青与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先是居住在舅母李崇德家中,后来又被周总理转移到了上海董健吾办的一所幼儿园。

可是在一个月之后,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董健吾自身难保,毛岸青三兄弟流落街头数月。

后来,董健吾好不容易找回了毛岸英、毛岸青,就把他们带回自己的家里抚养,结果董健吾的岳母知道往后就不肯意。

于是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又被送到了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处,过了四年仰人鼻息,苦不堪言的生活。

黄慧光原来有四个孩子,再加上毛岸英、毛岸青,百口一共就有七口人。
最初上海地下党和董健吾还能给她生活补贴,1933年地下党机关撤离上海后,他们的生活来源就中断了。

以是黄慧光只能安排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上街去卖报来换生活费。
有一次,毛岸青买报收到了假钱,还被黄慧光打了耳光。

毛岸青认为假钱是码头上的洋水手给的,于是跑到街上用粉笔写“打倒洋鬼子”泄愤。
结果被一名印度巡捕创造,重重地打了一记耳光,导致留下了严重的脑部疾患。

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董健吾通过宋庆龄、张学良的帮助,到达了瓦窑堡,随后把毛岸英、毛岸青的带给了毛主席,问他要不要把两个儿子送到陕西。

当时的革命形势错综繁芜,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儿子毛岸红(即毛毛),也在长征开始后被留在了瑞金,终极着落不明。

在这种情形下,毛主席自然不能把毛岸英、毛岸青再接到自己的身边来。
于是毛主席只能拜托董健吾设法,再把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辗转送去了苏联。

从1930年母亲大胆就义,到1937年与父亲取得联系,在这长达七年的韶光里,毛岸英与毛岸青,不是在躲避特务的追捕,便是在流浪或者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期间,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还时时受到旁人的辱骂与殴打。
1937年去苏联往后,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进。
他们与贺子珍生活在一起,间或能收到父亲的来信。

但是父子二人真正见面,却要再等上十年。
1947年,毛岸青终于与父亲相逢。
后来,毛岸英在朝鲜捐躯,毛岸青又由于一些事情,脑部旧疾复发,再度被送到苏联去治疗。

这一去又是好几年,等毛岸青再度返国的时候,已经是1959年的夏季了。
后来的某一天,毛主席拿着一首词在他的面前读,这首词正是前文中提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对付毛岸青而言,这首词的涌现,恰好解释了父亲对母亲的爱情。
唯有这首词,才能让毛岸青感想熏染到,一个完全的家庭带来的温暖。

二度返国之后,由于一些缘故原由,毛岸青平时很难得见到父亲一壁。
1964年,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父亲,于是便要求他再手书一遍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岸青希望通过这首词,唤起他们父子间的那份共同回顾。
而毛主席则是通过“误写”杨花一词,给了儿子毛岸青一个满意的答复。

结语

毛主席曾经四次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个中三次都把杨开慧比作“杨花”。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的爱情是非常伟大的。

只管后来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在正式揭橥的时候,毛主席将“杨花”改成了“骄阳”。
但是当毛主席面对他和杨开慧唯一在世的儿子毛岸青时,还是写下了“杨花”一词。

由于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不止是一位为了革命捐躯的义士,同时还是自己离去多年,最难以忘怀的妻子。

参考资料:田秉锷.《毛泽东诗词鉴赏》: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1版郭永文、徐永军.《毛泽东诗词故事》:中心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徐四海.《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