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是夏至,相传夏至吃狗肉,可以补身辟邪。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宋朝流传以来的传统教诲启蒙读本《三字经》中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从小教诲孩子认识到狗是人类生存密切干系的事物之一。(图片来自东方IC)
古代生产水平低,喂养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养狗也是个中之一。先秦时的《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中有:“鸡豚狗彘之畜,无失落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便是说鸡、猪、狗的畜养,不要延误它们的繁殖机遇,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在西周,狗肉是一种宫廷佳肴,作为八珍之一摆在庙堂之上。西汉戴圣编写的《礼记·内则》中有:“肝菺: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菺濡炙之,举焦,其菺不蓼;取稻米举糔溲之,小切狼臅膏,以与稻米为酏,”记载了以狗肝为食材的肝菺的做法。此外,《礼记》中还有:“犬赤股而躁,臊”。意思是说,如果狗的大腿里侧没有毛、行动又显得浮躁,那么它的肉有臊味。(图片来自东方IC)
在汉代,狗肉是中产阶级的食品。汉代桓宽编写的《盐铁论》中有:“今富者……椎牛击鼓。中者……屠羊杀狗。贫者鸡豕五芳”,形象地描述西汉各阶层公民的生活:富人们杀牛击鼓,唱歌舞蹈,中产阶级吃羊肉狗肉,穷汉吃鸡肉猪肉。(图片来自东方IC)
狗肉有多种吃法。如西汉枚乘写的《七发》中有:“肥狗之和,冒以山肤。”作者认为用肥狗肉熬汤,再铺上石耳菜,是人间美味。先秦屈原写的《大招》中有:“醢豚苦狗,脍苴蒪只。”意思是猪肉酱和略带苦味的狗肉,再加点切细的喷鼻香菜茎。《水浒传》中,鲁智深吃狗肉:“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持续又吃了十来碗酒。”等。(图片来自东方IC)
佛家主见“戒杀放生”,空门弟子是不准吃狗肉的。《水浒传》中,鲁智深喝醉了,把狗肉给其他和尚吃,一个和尚是:“把两支袖子去世掩了脸”;另一个和尚是“躲不迭,却待下禅床”。传说济公活佛常常吃狗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 (图片来自东方IC)
逐渐地,狗肉不上席了。除了佛家以外,宋代朱弁写的《曲洧旧闻》中有:“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宋徽宗听后,就立即降旨禁杀狗,并规定凡不再杀狗者,“赏钱至二万”。明代李时珍写的《本草大纲》中有:“道有以犬为地厌,不食之。”到了清朝,相传黄狗和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满族人不吃狗肉,如果想吃狗肉,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吃,便是“关起门来吃狗肉”。 (图片来自东方IC)
在长期的相处中,人类逐渐认识到狗是人类最虔诚的朋友。因此,吃狗肉受到了爱狗人士的抵制。《太平广记》中记载灵隐寺造北高峰塔时,寺庙里的一只狗从山下衔砖石到山顶;还有一只狗在遭大火时,“入水以濡其主,得苏省,后犬去世,里人葬之,立此名旌其义耳。”清代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等也写到了狗帮主人的故事。 (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