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运动失落败后,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屋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不雅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嘱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旧清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韶光,知县强制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末了仅是小房。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一文开篇以山水起兴,以平凡的山水类比陋室,以山中神仙水中蛟龙类比自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话题。接着作者通过对陋室主人居住环境、来往宾朋、日常的生活情趣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此后又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来证明“陋室不陋”。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 收束全篇, 解释陋室“不陋”。
文章虽篇幅短小,但却表现出了作者在被贬谪之后,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高洁傲岸、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在《陋室铭》中,刘禹锡所展现的人生态度以及文学才华使得陋室不再简陋。
上联:喷鼻香薰陋室琴声远
下联:敬候佳作
拙作:草映珠帘诗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