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曰: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围水绝,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

  又曰:王莽出军,祖都门外,天雨沾衣,长老叹曰:"是谓泣军。
"

  王隐《晋书》曰:咸康元年,督护王随领三千人讨宁州贼,三角皆裂,军人恶之。
随曰:"裂者破也,当破贼而不得地皮也。
"到西平郡界,两道讨贼,贼守马羡奔忙,民皆归降。

  《晋书·桓温传》云:郭璞为谶曰:"有人姓李,儿传征战。
譬如车轴,脱作在一壁。
"儿者,子也。
李去子木存,车去轴为亘,合成桓字也。

宁靖御览兵部卷六十李昉李穆等编修北宋

  又曰:成都王颖师次朝歌,每夜矛戟有光若火,其垒井中皆有龙象,前军大败。

  又曰:时有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
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
"会益州刺史王濬,小字阿童,表请加龙骧将军,令造舟楫。

  又曰:谢艾出师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
艾曰:"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
"果胜之。

  又曰:王澄为荆州,时京师危逼,澄率众军将赴国难,而飘风折其节柱。
会王如寇襄阳,澄前锋至宜城,为如党严嶷所获。

  又《载记》曰:吕光伐西域,进及流沙三百馀里,无水,将士失落色。
光曰:"吾闻李广利精诚玄感,飞泉涌出,吾等岂独无感致乎!
皇天必有济,诸君不敷忧也。
"俄而大雨,平地三尺。

  又曰:石勒拒刘曜,勒统步骑四万赴金墉,济自大堨。
先是流澌风猛,军至水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勒以为神灵之助也。
命曰:"灵昌津。
"

  《宋书》曰:王仲德初欲南归奔太山,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又曰:首恶弑逆,孝武率众入讨。
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并举义兵。
三月乙未,建牙军门。
是时多不悉旧仪,有一翁斑白,自称少从武帝征伐,颇悉其事。
因使指麾,事毕忽失落所在。
自冬至春常东北风,连阴不霁,其日牙立之后,风转西南,景致开霁,有紫云阴於牙上。

  《北齐书》曰:侯景遣将任约伐湘东王於江陵,陆法和自请征之,至赤沙湖与任约相对,纵大舫于前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以麾,风即返。
於是大溃,约兔脱不知所之。

  《后周书》曰:太祖既继贺拔岳发难,将刑牲盟誓同奖王室。
初,贺拔岳营於河曲,有军吏独行,忽见一老翁鬓眉皓素,谓之曰:"贺拔岳虽复据有此众,然无所成,当有一宇文家从东北来,后必大盛。
"言讫不见。
此吏恒与所亲言之,至是方验。

  《隋书》曰:张祥开皇中,累迁并州司马。
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反,遣其将刘建略地燕赵,至井陉,祥勒兵拒守,建攻之。
后纵火烧其郭下。
祥见百姓惶恐,其城侧有西王母庙,祥登城望之,再拜涕泣而言曰:"百姓何罪,致此点火,神有灵可降雨相救。
"言讫,庙上云起,须臾骤雨,其火遂灭。
士卒感其至诚,莫不用心。
城围月馀,李雄援军至,贼遂退走。

  又曰:窦荣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朱几复为武安侯大将军,寻除泰州总管,赐吴乐一部。
突厥沙钵寇边,以为行军元帅。
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源州,与虏战於高越原,两相持。
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去世者十二三。
荣定仰天太息。
俄而澍雨,军乃复振。
于是攻击,数挫其锋。
沙钵突厥惮之,请盟而去。

  《唐书》曰:开元中,降胡叛,敕王晙帅并州兵济河以讨之。
睃乃间行倍道,以夜继昼,卷甲舍幕而往。
会夜於山中忽遇风雪甚盛,睃恐失落期,仰天誓曰:"睃若事君不忠,天讨有罪,明灵所殛,固自当之。
而士众何辜,令此艰巨,恳切忠烈,天鉴孔明,当止雪回风,以济戎事。
"言讫,风回雪止。
时叛者分为两道,睃追及之,杀一千五百馀人,生获一千四百馀人,驼马牛羊甚众。

  又曰:初肃宗行至丰宁,南见河天堑之固,欲整军北渡。
将诣丰宁,忽大风飞沙砾,数步之间不辨人马。
由是回军东趋灵武,风沙顿止,天地廓清。

  又曰:肃宗至平源郡,路傍遇一伏兔,命旁边索弓箭。
因谓旁边曰:"吾若破贼,射则中之;不然则否。
"一发而毙,旁边咸称万岁。

  又曰:建中三年,哥舒曜欲攻李希烈於许州,师次颍桥,大电雷而雨,营中震不能言者三四十人。
驴马去世者有七。
曜恶之,乃退。

  又曰:田悦为魏王受册之日,其军上有云物稍异。
马燧等望而笑曰:"此云无知,乃为贼瑞。
"

  又曰:田悦称魏王,其营地前二年土长高三尺余。
魏州户曹韦稔为士长颂曰:公益土之兆也。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阘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
谓旁边曰:"见古人乎?"对曰:"不见。
"公曰:"寡人见人长尺而人形具焉,冠右,袪衣,马前狂奔。
寡人其不济乎?"管仲曰:"袪衣,示前有水也;右,示涉也,至卑耳之溪,从左涉深及冠,从右方深至膝。
"已涉,大济。
公拜曰:"仲父之圣若此也。
"

  《山海经》曰:鹿台之山有鸟焉,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岛溪"。
其鸣自呼,见则有兵。
小决之山有兽焉,如猿,白首赤足,见则有兵。
能山之穴恒入迷人,夏启而冬闭。
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
(郭璞注曰:今邺西北有石鼓鸣乃有兵,即此类。
)

  《淮南子》曰: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
(戎马,兵马也。
鸡夜鸣而兵马起,气之冲动也。
)

  《六韬》曰:三军无端,旌旗皆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鞞鼓之音宛而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又曰:纣为无道,武王於是东伐纣。
至於河上,雨甚雷疾,王之乘黄振而去世,旗旌折阳侯波。
周公进曰:"天不祐周矣。
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怨,故天降吾祸。
"于是太公援犯人而戮之於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之。
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
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於白旗。

  又曰: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未知士民何如。
太公曰:"天道无亲,今海内陆沉於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贤人不为。
"太公曰:"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降,白鱼外入,此岂非天非命也?师到〈土每〉(音牧)野,天狂风电,前后不相见,车盖发越,辕衡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感天也。
雨以洗吾兵,雷电应天也。
"

  《吴越春秋》曰:越王追攻吴兵,欲入胥门。
未至六里,望吴南城,见伍子头眉若车轮,目垂光烈,发鬓四张,耀於十数里。
大惧,留兵。
即日夜半,狂风疾雨,雷电鸣,沙石飞射,疾於弓弩。
越军坏败。

  桓谭《新论》曰:维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孟津之上。
此武王已毕三年之丧,欲卒父业。
升舟而得鱼,则地应也。
奄祭降乌,天应也。
二年,闻纣杀比干、囚箕子,太师、少师抱乐器奔周。
甲子,日月若连璧,五星若连珠。
昧爽,武王朝至于南郊牧野,从天以讨纣,故兵不血刃而定天下。

  《三国典略》曰:东魏以平鉴为怀州刺史。
鉴乃於轵开道筑城,以防于我。
寻而,太祖遣骠骑将军杨扌剽、仪同长孙庆明率兵东伐。
是时,新筑之城少粮乏水,众情大惧。
南门内有一土井,随汲即竭。
鉴乃具衣冠俯井而祝,俄而泉涌,城内皆足。
扬水示扌剽,扌剽无功而还。
(扌剽,匹眇切。
)

  又曰:周帝问齐王延宗曰:"邺城若为可取?"延宗辞曰:"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
"强问之,乃曰:"若任城据邺,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时好事者以为延宗年号德昌,得二日也。
及登基至败,果二日。

  ○神兵

  《梁书》曰:先是,旱甚,诏祈蒋帝神求雨,十旬不降。
帝怒,命载荻欲焚蒋庙并神景。
尔日爽朗,欲动怒,当神上忽有云如伞,倏忽骤雨如泻,台中宫殿皆自振动。
帝惧,驰诏追停,少时还静。
自此,帝畏信遂深。
自践祚已来,未尝躬自到庙,於是,乃法驾将朝臣修谒。
是时,魏军攻围锺离,蒋帝庙报敕必许扶助,既而无雨水长,遂挫仇敌,亦神之力焉。
凯旋之后,庙中人漏洞尽有泥湿,当时并目睹焉。

  又曰:王僧辩平郢州,进师寻阳,军人多梦周何二庙神兵曰:"吾已助天子讨贼。
"自称征讨大将军,并乘朱航。
俄而反曰:"已杀竟。
"同梦者数十百焉。

  《陈书》曰:高祖讨侯景,军次大雷。
军人杜棱梦雷池君周何神,自称征讨大将军,乘朱航,陈甲仗,称下征侯景,须臾便还,云已杀景。

  《隋书》曰:汉王谅馀党据晋、绛等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为流矢所中,卒于师,时年六十四。
送柩还京,行数里,无端舆马自止,策之不动。
有飘风旋绕焉。
绛州长史郭雅稽颡祝之曰:"公恨小寇未平耶?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於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
其年秋七月,子仲隐梦见罗睺曰:"我嫡当战。
"其灵座所有弓箭刀剑无端自动,若人带持之状。
绛州城陷,是其日也。

  《唐书》曰:高祖初起,师次霍邑。
隋武牙郎将宋须生陈兵拒险,义师不得进,屯军於贾胡堡。
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患之。
忽有白衣人诣军门见曰:"霍山神遣语大唐天子,若向霍山邑,当东南傍山取路。
八月雨止,我当助尔破之。
"高祖初哂之,遣人东南视地,果有微道。
高祖笑曰:"此神不欺赵襄子,岂负吾耶?"时有讹言云突厥将袭太原,又军粮且尽,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
八月己卯,雨果霁。
高祖大悦,以太牢祭霍山。
辛巳,引师从傍山道趋霍邑,去城十馀里,有阵云起军北,东西竟天。
高祖谓裴寂曰:"云色如此,必当有庆。
"

  又曰:贞元初,江西都团练使李廉奏,建中四年,鄂州刺史逆贼李希烈之将董侍召率众袭鄂州,顺风纵火,邑屋将焚。
臣乃祷於城隍神,倏忽风回火烈,贼溃,遂击破之。
连状黄沔三州。
请付史官,以答神意。
从之。

  《三国典略》曰:齐高纬发晋阳,开府薛荣宗尝云能使鬼兵,言于齐主曰:"臣已发遣斛律明月将大兵往,"齐主信之。
经介休,见一古冢,荣宗谓舍人元行恭曰:"是谁冢也?"行恭戏之曰:"郭林宗。
""是谁?"曰:"郭元真父。
"荣宗即启云:"臣向见郭林宗从冢出,著大帽,吉莫鞾,摇马鞭问臣:我阿贞来否?"

  又曰:侯景西逼,陆法和率白服子弟顿于安南,乞征任氏,湘东许之。
乃召诸蛮子弟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
"江陵旧多神祠,俗恒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诸神皆行从故也。

  又曰:梁临汝侯萧献尝为吴郡太守,与楚庙神交饮至一石,而神亦有酒色,所祷必从。
后迁益州刺史,江阳人齐苟儿反,率众攻城,猷乃遥祷请救。
将战之日,有田老逢一骑,络铁从东来,问去城几里。
曰:"四十。
"时已晡,骑举槊曰:"后人来,可令人疾马,欲及日破贼。
"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请饮,田老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
"此时庙中祈祷,无复有验。
十馀日后,乃见侍卫土偶泥湿如汗。
於是苟儿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