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实在是一首游子思乡的诗,“思归”,便是想着归乡,他想家。什么是人日?便是农历正月初七。
古代相传,农历正月月朔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
人日原来便是女娲造人日,过人日这个节,更像是一种集体庆生。只是它有讲究,于是逐步有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传统。
到了这一天,古人会登高、吟诗、怀人,女子们还会打扮得漂俊秀亮地过节,在脸上贴着俏丽的装饰品,这个装饰品也有个特定的称呼,叫人胜。
后来读《木兰辞》,说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从军十年,降服仇敌,回抵家乡之后,换下男装,穿上女服,“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我就在想人日的这个人胜,跟木兰姑娘脸上贴的这个花黄,是不是很像。
人日的这个习俗在古代一贯延续良久,比如到了唐朝,高适在人日这一天,写一首诗给杜甫,叫《人日寄杜二拾遗》,开头就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可见,人日思乡、怀人是常情。
高适在外的那些年,也是国家多难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后,战乱四起,常年动荡不安。高适身在南方,阔别故国,杜甫也在成都盖一间草堂暂时先住着,反正这两个人都是有家难回。
辗转多年在外地,高适更加的思念家乡,惦记朋友,于是这一年的人日,他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给杜甫,这首诗一字一句都是肺腑之言,非常深情动人。
高适与杜甫之间的情意开始于唐玄宗开元末年。那时候李白刚被赐金放还没多久,离开长安后遇见了杜甫,于是二人结为诗友,一起漫游,在路上又遇见高适,于是二人行变成三人相伴而行,一起遍访名山大川。
比较于李白对杜甫的交情,高适和杜甫的交情带有更多的生活气息。安史之乱后,杜甫去往蜀地避难,此时恰好高适在成都附近为官,以是高适便多次救援杜甫。
多年往后,高适已经不在人间,杜甫也离开成都,流落到了湘江畔。一日,杜甫整顿东西,有时翻出高适的这首诗,睹诗思人,不禁潸然泪下。于是,他便作了另一首诗来纪念高适。
两人阴阳相隔,只能用一首诗一阕词来寄个思念,读来甚是让人感慨。
《人日思归》隋朝墨客薛道衡流传已久的诗作。隋朝很短,只有38年,但是却留下很多影响后世的东西,比如科举考试,影响中国一千多年;比如开凿京杭大运河,带动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再比如扩建长安城。
在当时,西方的罗马城是人们神往的地方,“条条大道通罗马”,便是说罗马城很大,你从任何地方出发,总能到达罗马。但是,扩建后的长安城却比罗马大得多。到了后来盛唐期间,长安就成了当时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邑。这一点,可以说隋朝立下不少功劳。
薛道衡是隋朝期间的大臣,也是隋朝墨客中造诣最高的。他的家族是河东薛氏,是汉唐期间屈指可数的海内王谢。
河东薛氏陆续呈现一大批精彩人才,比如薛道衡;还有隋末盘据一方的西秦霸王薛举,他还曾打败露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由于他自幼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以是自封一个非常霸气的称号“西秦霸王”;在唐代,薛家出过父子宰相薛元超,薛稷,名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还有名将薛仁贵等等。
薛氏家族人才辈出,薛道衡便是薛家的精良子弟,他父亲去世得早,他是一个孤儿,但是聪慧过人。13岁时,他读《春秋左氏传》,读完之后,就个中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国侨赞》,辞藻富丽,文采可不雅观,当时人都称他为奇才,于是他更加勤奋努力,从此之后,以文名被众人所知。
这首诗是薛道衡的代表作之一,写得非常的细腻深情。当时,薛道衡已经是才名在外,这首《人日思归》,还有一段故事。
听说,这一期间,薛道衡作为北朝青鸟使,去拜访南朝陈后主,但是过了好久都没有得到天子召见。于是在人日当天,便有朝臣上奏此事,说薛道衡已等了良久,就等陛下召见呢。薛道衡这个人,到底也是隋文帝的宠臣,而且是才华横溢的墨客,陛下应该见见他如斯。
陈后主这个人没什么长处,也毫无治国的才能,但是却热衷于附庸风雅,偏偏心好吟诗作赋。比如说那个《玉树后庭花》,后来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就曾写诗讽刺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这“后庭花”呢,便是《玉树后庭花》,传说便是陈后主写的。
陈后主一听说薛道衡是个墨客,便来劲了,接见了他。不得不说,有些人出场是自带背景音乐的。一见到薛道衡,陈后主就被他周身儒雅之气所吸引。真的是,有些人,一亮相,就会有一种气场从自身漫出来,影响周围的人。
于是陈后主便直奔主题,不谈国事,聊点文学,就说:“听说你诗写得很好啊,大名远扬,那何不献诗一首,以示诚意。”
薛道衡也不矫情,点头称是,开口便道出两句,“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说实话,这两句诗,如果单看,确实很平淡,没有什么值得让人称道的地方。以是,薛道衡一开口就引起了南朝众朝臣的嘲笑。但薛道衡神色如常,接着吟出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顷刻间,众人哑口无言,朝廷之上一下子寂寂无声。
便是这惊艳民气的两句,让众人对薛道衡的诗才青眼有加,这首《人日思归》便也从此流传开来。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动机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后面两句非常的出名,宋朝词人贺铸曾经写过一首词叫《雁归后》,就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完全地引入了词中。他是这样说的,“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首词末了两句读来有妙笔生花之感,但却不是贺铸的原创,而是源自于薛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