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秋日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发展趋向成熟,景象逐渐由热转凉。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针言。

立秋习俗有:晒秋,啃秋,贴秋膘等。

我们一起欣赏几首关于立秋的古诗词,感想熏染墨客笔下的立秋之美。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古诗词赏析 ﹡ˆoˆ﹡

01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这首诗是唐代墨客元稹创作的一首关于立秋节气的诗歌。
作者写了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表达了对秋日来临的一种愁绪。

02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秋日所作,写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革和人们生活的变革。
写出了墨客在夏秋时令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想熏染。

03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这首诗前两句揭示韶光的流转与时令的更替,传达出对时序的细微感想熏染;后两句描述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致,摹写出时令转换的奇妙变革。
墨客生动真切地写出立秋季候的特点,颇堪赏味。

04

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喷鼻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这首诗描写了墨客在物候转换时,为寻诗意,独自闲步识趣,存心感想熏染夏去秋来的细微变革。
却创造面前佳境难赋秋诗,由于秋日的诗多的是“梧桐更兼小雨”,一叶叶,一声声的凄婉之感。

05

立秋

宋·释道璨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立秋这一天,全体天下仿佛在一夜之间,从夏日的热烈转向了秋日的宁静。
作者站在竹篱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06

立秋

明·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喷鼻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这是明代女墨客夏云英的一首立秋诗,记录了立秋这一天的宫廷生活。
秋风秋雨,一夜新凉,多么清新美好,只可惜无人共赏这秋风秋雨,无人理解墨客心中的快意新凉。

07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嫡对秋风。

这是墨客失落意时的即兴之作。
全诗构思风雅,形象生动,颇故意趣,光鲜地刻画了一位饱尝人间艰辛而怀才不遇,深感年华蹉跎而失落意痛楚的落魄文士形象。

08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不雅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
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
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顺远,结得清凉天下缘。

“思佳客”是词牌名。
这首词描写立秋前一天,作者在西湖画舫饮酒赏景,荷芰、秋叶,

飞鹭、鸣蝉,浪花、白云,觉得温顺又清凉,真是舒畅又惬意!

09

重叠金·壬寅立秋

宋·黄升

西风半夜惊罗扇。
蛩声入梦传幽怨。
碧藕试初凉。
露痕啼粉喷鼻香。

清冰凝簟竹。
不许双鸳宿。
又是五更钟。
鸦啼金井桐。

重叠金,别号菩萨蛮。
这首词写秋日悄然而至,景象已截然不同于夏夜。
何况五更钟响,井桐鸦啼,处处皆是秋声。
时令移人之感,为此词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