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词并为宋词两大流派。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候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宋代南渡之后,由于时期巨变,悲强大方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男儿必读豪放词十一首气象恢弘壮怀激烈

豪放词的发展,为当时“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役都不知”的奶油小生横行的社会注入了一股豪迈之气。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产生了影响,可谓开豪放词先声之作。

上片描述边地的荒凉景象。
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以是产生 “归无计”的慨叹。
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抑扬,此时心情,较薄暮落日之时更加令工资难。
黑幕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起,新天下线人,弄笔者始知自振。
”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此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见,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扮服装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报答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阐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年夜方激愤之情,但气候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去世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煽惑,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得到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期间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精彩的词人。
他们词风年夜方凄凉,相激相慰,以爱国规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全体词坛。

此词作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
当时西夏屡犯边界,贺铸在和州任管界巡检。
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
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规复了岁纳银绢、委曲求和的旧局势,甚至西夏骚扰日重。
面对这种情形,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足、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落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顾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上苍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媾和而被贬至福州,由于遭秦桧伤害,移新州编管。
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词极年夜方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落,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此词写临淮不雅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训斥批评了朝廷的偷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
上片描写了沦陷区的悲惨景象和仇敌的骄纵横行。
北望中原,山河移异。
金人南侵,举火宵猎,笳鼓悲鸣,几千年文化之邦沦为犬羊窟穴。
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
边疆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咬牙切齿。
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高兴,为南宋初期豪放词中名篇。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顾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豪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旁边。
此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

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这首词险些句句用典,却能闇练化用典故和古人词句,浑然天成,有精益求精之功。

全词在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范开称许:“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大,以功业自许。
”——《稼轩词序》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宋】陈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后去世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平凡铁。

龙共虎,应声裂。

词的上片主旨在于议论天下大事。
首句“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乃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差错都不随意马虎。
词人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
他先言世事颠倒变革,雪仇复土无望,令人痛愤;下片则重叙友情,二人从来志同道合,今后还要相互鼓励,坚持共同主见,奋斗到底。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肚量胸襟。
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冲动大方,年夜方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恨若渴的神威,成为反侵略战役的名篇。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宋】刘过

复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去世,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碉堡,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间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地府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全词热烈赞赏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复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伤害忠良的屈膝降服佩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只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天子,勉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整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凛然,环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

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奇迹须由人做。

应笑诗人心胆怯,

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刘克庄写这首词给他朋侪陈子华送行,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落地做出贡献,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这首词用事带典很多,尤其是下阕,险些句句用事,然不显堆垛,用得圆熟,用得贴切,这正是辛派词人一起的风格。
作者化典用事,加深了词的悲愤苍凉的气氛,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使全词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

《沁园·至元间留燕山作》

【宋】文天祥

为子去世孝,为臣去世忠,去世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

留得声名万古喷鼻香。

後来者,无二公之操,

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

受人谩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沈,仪容俨雅,

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

仔细斟酌。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学家,这首词延续了他爱国诗作的风格,大气磅礴,年夜方冲动大方,为宋代豪放词留下了末了一抹余晖,随其人,成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