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长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音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便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然而真正让《胡笳十八拍》名垂千古的还是其诗句,也便是歌辞。
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郭沫若的评价是“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怀诗。
”如果其出身年代可以确定的话, 那么要比十八世纪德国的“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声乐套曲早一千五百年,堪称天下之最。

蔡文姬,名琰。
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从前随父流亡。
嫁人不久便夫亡寡居。
汉季世界大乱,为匈奴所掳,被迫嫁于南匈奴左贤王十余年, 生二子。
后被其父好友曹操派人赎回,重嫁于士人董祀。
却因思念北方的孩子终至郁郁而终。
大概正是这悲惨的出生和遭遇,让这位从小就妙解音律、天赋过人的才女用自己的血泪, 谱出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1首和屈原离骚齐名的诗词连曹操都赞扬不已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