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杯雨花茶,巍巍英烈魂”!
雨花茶因产于南京,状如松针,既象征雨花台捐躯的革命义士的铮铮铁骨,又能寓意英烈精神万古长青而得名,与安化松针、恩施玉菡一起,被称为“中国三针”,可以说,形似松针、特立紧直的雨花茶,是雨花台的一朵奇葩,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经久弥坚。
本日,让我们品尝这象征着“雨花英烈"的雨花茶,理解那些关于雨花茶的一些冷知识,从雨花茶中领略另一番“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的味道。

问题一:雨花茶是不是在雨花台产的?

网上很多人说,雨花茶是由于原产于雨花台,以是得名雨花茶。
实在这个说法是错的,雨花茶可以说与雨花台没有多大关系。

关于雨花茶的冷常识有若干出乎你的猜想

江南植茶公所遗址

20 世纪 50 年代末,南京在曾是我国近代茶叶科研发源地——江南植茶公所的根本上,首创性的发展并创制了“雨花茶”。
不仅丰富了我国优质绿茶的品种,改变了南京没有全国名茶的历史。

1958 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当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
当时这些江苏省内的茶叶专家和制茶高手集中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不断实验,不断改进,力争制出具有南京特色的茶叶。
个中中山陵园茶场高等工程师俞庸器带领的团队经由数十次改进, 1959 年春终于创制成功出“形如松针,翠绿挺立”的茶叶产品。

“雨花茶”的创制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南京茶叶生产。
1959 年,即由地方财政投资从福建、广东调进大批茶苗、种和插穗。
1960年南京郊区茶圃面积从1959年的421亩激增到2704 亩。
1961年,由于自然磨难等缘故原由,茶叶生产涌现结束和回落,到1962年茶园面积减至1620亩。
1974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要搞 100多个年产5万担旁边的重点县,作为茶叶生产基地”。
当年,南京郊区植茶面积有2358亩。
总产量 29.05 吨。

雨花台一带更是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
特殊是1977年,雨花台、铁心桥等处大面积新辟茶园。
全市茶园面积达4145亩,总产达57.2吨。

雨花茶出身后,深受各界的欢迎,成为南京的名片,走向了全国,走向天下。
雨花茶的制作方法,也从中山陵茶厂,走向了南京市及周边,现在的南京中山陵、雨花台以及江宁溧水六合高淳等所产的茶,经由传统工艺炒制成松针形的绿茶,就都可以称之为雨花茶。

问题二:雨花茶是先有名字,还是先有的茶?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公元 4 世纪的东晋时期,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栽种雨花茶的习俗。
唐朝时候茶圣陆羽在南京的栖霞山麓,种茶煮茶喝茶,写了著名的《茶经》,现在栖霞山后山还有陆羽留下的一些遗迹。
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广陵耆老传》,讲述的便是关于雨花茶的故事。
说的是晋元帝时,雨花台一带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清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凌晨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
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
这个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
第二天一凌晨,老妇人不见了。

赵原《陆羽烹茶图》

南宋时,大墨客陆游慕名来到雨花台永宁寺游览。
寺僧以永宁泉水冲泡寺院茶接待,陆游品茶后,对雨花之茶大加讴歌,兴之所至,品题永宁泉为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详细位置为雨花台东岗,原名雨花泉,因清泉一泓在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
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宋陆游品为第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
明代赵谦为其书题“第二泉”匾额,后毁无存。

只管如此,雨花茶的名字另有来历。

雨花茶的来历很有些传奇色彩,1958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江苏省政府决定制作一款茶作为江苏的代表。
经由谈论决定就叫雨花茶,由于雨花台是革命义士的圣地,为表纪念之意,以是命名为雨花茶。
然后开始了委托一些专家和中山陵茶厂进行研制,以是雨花茶该当是唯一先有名字后有茶的茶。

问题三:雨花茶还跟宋美龄有关?

雨花茶创制于1958年,那时候新中国早就成立了,怎么会跟在那时早就跑到台湾的宋美龄有关呢?

原来宋美龄在南京时,住在美龄宫,而雨花茶,跟这个美龄宫又有着很深的渊源。
说到这个美龄宫,一定要放一张照片镇楼,由于实在是太美了。

美龄宫于1932年竣工,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顾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安歇和度假,蒋介石也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嘉宾。
宋美龄常常在这里做星期,与蒋介石在此下榻安歇,便称之为“美龄宫”,名称沿用至今。

宋美龄住在这里往后,嫌四周山谷都是杂树,因此命人在美龄宫阁下的一个山谷处,开辟一片茶园,开始种茶炒茶,加上附近其他的一些茶园,就成了中山陵茶厂的前身。
听说中山陵茶厂研制雨花茶时,用的鲜叶便是从这个茶园采摘的,以是说,雨花茶是出身在美龄宫的茶园也不为过,也因此,雨花茶和宋美龄也就有了不解之缘。

问题四:雨花台义士陵园里是否可以欣赏到雨花茶文化?

雨花台义士陵园为宣扬雨花茶文化专门新辟了雨花茶栽种区和雨花茶文化区,兴建了雨花茶博物馆,建成二泉茶楼等,如今雨花茶园已成为革命先烈赐予后人幸福和奋进的思念园。

雨花茶园

雨花茶园始建于1958年秋,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和义士陵园整体设计,特意勾画出这片茶园。
几十年来,在茶园艺人的精心栽培管理下,茶树成长兴旺,叶色四季葱翠, 茂密的树冠遮满了地表。
当人们走进茶园,像点点花舟,飘泊在绿色水面之中;一条条田间小径,网络全体茶园,游人结队而行,犹如一艘艘狭长的游艇,在碧绿的大海中蠕动;路边的灯杆和田中喷灌机具像一盏盏航标;小憩亭阁好似奇丽的焦山……雨花茶园,海的缩影。

茶文化区紧张包括茶文化墙、茶艺馆、茶叶博物馆及雨花茶场四个部分。
位于茶文化区入口处两旁是雄伟壮不雅观的茶文化墙,它是利用开辟广场对山体的切削形成的陡壁,墙上布满名家书写的茶文化诗词文刻,给游客揭开茶文化的序幕。

穿过茶文化墙,便可见坐落在北侧的茶艺馆,造型错落,与周围环境十分折衷融洽。
茶艺馆并非是一样平常的茶楼、茶社,在这里不仅能同亲朋好友围聚在一起,饮茶品茗,还可以欣赏茶道演示,聆听各地茶风茶俗知识。

茶文化墙南侧是一座具有当代建筑风格的茶叶博物馆,馆内陈设着国内外茶萃、茶史、茶俗和茶具,内容丰富,实物完好,还采取高科技展示办法,动静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独特非凡。

茶文化区最南面是茶场,制茶师傅们用一双博识纯熟的手,把刚从田园中采下的茶叶放入火锅中翻炒着,揉搓着……,当代化制茶机器也一直的运作着,制造出形似松针、条索紧直、锋苗特立、光荣翠绿、喷鼻香气高雅、滋味鲜醇的雨花茶,雨花茶不仅具有较高的商品代价,更主要的是后人以雨花茶特有的风格纪念革命义士,体会深层次、高品位的美。

茶场还为游人供应采茶、制茶、沏茶、品茶等全部演习训练过程,匆匆进游人对茶叶制作工艺的理解和对茶知识的深切体验,增长游乐气氛。

如今,进入雨花台义士陵园西南角、纪念馆西侧,有一片碧绿鲜翠的雨花茶园,面积 4.5公顷,丛丛簇簇的茶树铺满着起伏的丘岗,一眼望去,好似波浪滚滚的绿色大海,是雨花台义士陵园园林中特有的一景。

问题五:如何品鉴雨花茶?

一杯好茶要遵守她的性情气质去冲泡,才能引发她的唯美 时候。
赏其形,但见新苗展绿,饱满挺直,高下沉浮,活气勃 现,举杯则竹影婆娑,凝神似清风拂面——不雅观其色,汤色嫩绿清明,如皓月澄碧,未尝其味,心已怡然——闻其喷鼻香。
虽无茉 莉之馥郁,但有山水之清芬,至纯至真,此刻,品茗渐入佳境, 轻品细啜,细细体味。
初尝彷佛味淡,既而一缕太和之气弥沦 。

实际上 600 年前,饮茶办法改烹点为冲泡,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煮茶简化为沏茶,正是这样的一个缘起于明代的风尚流变,令茶和壶诗意重逢,自此绸缪不离。

南京文脉绵长,“雨花”寓意深厚。
雨花茶是不仅是南京 的特产,更是南京的名片。
因其犹如松针,象征着雨花先烈刚毅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而得名。

雨花茶形状圆绿、条索紧直、峰苗特立,带有白毫,特殊是其喷鼻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通亮,再加上诗意的茶名,更好地诠释了原谅、温润、有风骨、有极 强影响力的雨花英烈的形象和性情。

由于色、喷鼻香、味、形、意俱佳,雨花茶一经创制成功,一“品”惊人,从此蜚声海内外。

雨花茶的品质特色:形状犹似松针,条索细紧圆直,锋苗特立、白毫隐露、光荣墨绿。
汤色清澈通亮、滋味鲜爽甘醇、 喷鼻香气暗香幽雅、叶底嫩绿匀亮。
冲上一杯雨花茶,水面顿显白毫,茶入水即沉冲泡后茶色碧绿、喷鼻香气清幽,尖尖直立,高下浮动,好似翡翠,暗香扑鼻。
品饮一杯,舒心畅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看了上面关于雨花茶的冷知识,是不是对雨花茶又多一分理解?正是2021年春茶上市的时候,给自己来一壶今春最新的雨花茶,尝尝这杯赤色之茶逐一象征雨花英烈刚毅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