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Stirngs)音乐:吴宇深 - 别(Strings)
紫陌尘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不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不雅观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温顺而可爱,惹得众人竞相歌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万千芳菲落尽,
山中桃花才绽放出自己的绝世容颜,
桃花是白居易眼中春天留下的惊喜;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桃花依旧,佳人已去,
物是人非,每见桃花都若见你,
桃花对崔护来说,
便是那永久难忘的影象。
可是,这万般美好的桃花,
却导致了刘禹锡三次的贬谪经历。
刘禹锡人生的前30年,
可谓真正的顺风顺水。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诲,
21岁一举考上进士,
之后又在两年内连过两等考试,
因此名声大振,实乃今日之学霸。
不仅如此,
他还收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友,
那便是柳宗元。
两个人一同考取进士,又同朝为官。
相聚时,游山逛水、品酒吟诗,
不亦乐乎。
斗志昂扬,评论辩论空想,每每热血沸腾;
豪情互诉,何止一次相见恨晚。
刘禹锡正式为官之时,
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由去,
长安也得以收复,
可是大唐依旧面临着极大的危急,
昔日辉煌早已不在。
安禄山和史思明集团的残党欲孽,
还霸占着河北的一些地方,
国土仍需巩固。
动乱耗费了极大的民力财力,
百姓面对繁重的赋税苦不堪言,
乃至时而兴起动乱。
这两个官场新进,
只待一个机会大显技艺。
机会说来就来,
十分欣赏刘禹锡的王叔文掌权后,
就带着他和柳宗元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
抑制藩镇、打击宦官,
只盼有朝一日能够重现大唐光辉。
年轻气盛,又有唐顺宗在背后撑腰,
刚坦直性的刘禹锡为了新政得罪了不少人。
这也就为他之后遭到排挤埋下了祸胎。
要说刘禹锡的朝气来自于哪里,
还不是那些平日里义正言辞的“君子”,
关键时候做起了缩头乌龟。
终极改革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浸染,
不过很快唐宪宗继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力量,
一定要打击父亲的得力干将。
到此“永贞改造”发布结束。
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作司马,
而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作司马,
这还是宪宗开恩之后的结果。
经此一别,等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
已是十年之后。
本以为贬谪之苦早已磨尽了他的棱角,
至少教会了他如何安全地伪装自己,
没想到如今的他,
沧海过后,依旧如初。
昔日一同变法的朋友们约他去赏桃花,
也不知道是情难自禁,
还是故意倾泻心中烦懑,
他竟作了这样一首诗:
紫陌尘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不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不雅观桃花》
十年前,玄都不雅观无桃花;
十年后,满院开遍。
“这些桃树都是我离京后才栽的,
桃花惹眼,引得满城人如蚁附膻。”
正如当目前中的这些新贵,
踩着老臣登上政治高位,
引满朝文武争相趋炎附势。
面前之景与朝堂之景竟一模一样。
本来宪宗启用旧臣就心存疑虑,
诗中的讽刺意味又被政敌无限放大。
很快第二次贬谪就来了。
这一次还是十年。
也正是在此期间,柳宗元因病去了。
小人当权,朝堂一片泥泞,
石友已去,昔日不复。
一腔抱负不得施展,确实忧伤,
但与奸佞同朝为伍更是无法接管。
此生若不能与同道者造诣一番奇迹,
那在南方赏赏景致,听听民歌倒也清闲。
有些人天生便是宁折不屈的个性,
松柏之以是能立于寒冷,
全在于它的傲骨峥嵘。
当他又一次站在长安这片地皮上,
再访故地,以前的桃花早已不在。
宪宗仙逝,朝中的权臣又换了人,
而自己大半生也已经虚度。
什么功业隽誉,都是满眼浮华,
沉浮荣辱,变化多端,
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印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
——《再游玄都不雅观》
“任你以前多么的繁盛,
如今还是归于一片萧瑟。”
“你去了,我就回来了。”
满含对宪宗和政敌的嘲讽,
真可谓高兴!
不过,可想而知,
高兴的代价便是贬谪。
刘郎一声轻笑,贬谪能奈我何!
与其苟且于明刀暗枪的政敌之间,
倒不如山野村落庄逍遥快活。
有人说,这只是一种躲避,
而我要说,这是真正的强大。
有句话说,年夜大好人沉默,也是一种恶。
年夜大好人不作为,如何显出好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
只有敢于光明正大地站到仇敌的对立面,
才能武断自己的态度,
由于没有退路,只能向前。
而刘禹锡,则从未想过后退。
他并非不谙世事,也并非不懂官场的规则,
只是他不愿让自己这样模模糊糊地活下去。
小人之所以为小人,
是由于没有君子的担当和原则,
向其低头,那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天下这么大,总会有你的同道中人,
纵然一个人不敷以驱逐阴郁,
那也可以成为凝聚光明的旗帜。
谦谦君子,总不会缺少同道中人,
就像刘禹锡,有柳宗元、白居易相伴。
白居易在给刘禹锡的诗中写道: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纵然无法改变现实,
得一心腹如梦得,人生亦足矣。
又如苏轼,“乌台诗案”后,
最为落魄的时候,有徐君猷相伴。
生平奔波,所到之处,
官员、百姓无不爱戴他。
处庙堂之高,虽未得建功立业,
但在庙堂之外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他们还是散发了无限的光辉。
乃至沿着韶光的轨道,照耀了众人千年。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愿妥协的原则,
但是有时迫于外界的各类还是妥协了。
本以为一时的妥协能换来长久的安宁,
可是现实每每并非如此空想。
如月白风清般高洁傲岸固然洒脱,
然而大部分人,
能够过着平凡的日子就已经足够了。
不求成为圣贤,但还是要有自己的底线。
生活有千万种样子容貌,
总有须要你鼓起勇气为自己而战的时候。
无论何时,我们都无需畏惧,
由于,这天下中总有一处属于你,
这天下,永久有人乐意与你站在一起。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