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曾几是一位特殊善于七律的墨客,他的七律措辞清新,对仗自然,整诗气韵疏畅,读来有快意清爽之感,内容大多写个人的日常生活,我们通过其诗恰能窥见宋朝文人诗情画意的高质量生活。
宋朝文人的这种生命状态深深折服了日本人,日本有位作家说:“自宋往后便是当代!
”。

苏秀道中

宋代:曾几

自七月二十五昼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苏秀道中是诗歌史上一首最淡定静雅的拆解化用诗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首联“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全体下午烈日炎炎,傍晚时分下起了企盼已久的甘霖,“骄阳”与“凉霖”产生了光鲜的比拟,甚至于墨客都不相信这是实事,好似梦中一样平常。
甘雨淋透了衣服作者却着一“润”字,可见他都这场雨是喜及至极。
这两句妙在在比拟中实事实写,先是对骄阳的烦燥,而后是雨来暑退,细微地反响了墨客前后的心情因雨而改变。

颔联“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进一步写对这场雨的喜好,你看墨客的寓所因雨而屋漏床湿,他非但不懊恼,“且喜溪流岸岸深”,他喜的是又可欣赏溪流一起欢歌了。
此两句虽是揉合古人之句,但用的是恰到好处令人拍手称快,“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对句“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落》“春流岸岸深”句。
此联将喜雨之意又递一层,作者的喜雨不单单是由于大雨赶走了酷热带来了风凉,更令他欣喜的是精神上又可享受潺潺溪流了。

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仍写喜雨,作者笔锋一转,这场雨使得“稻花应秀色,桐叶最佳音”,这场及时雨后可谓是处处活气盎然。
曾几在炼字上极花工夫,尤看重虚字的熬炼,这联中的“应”字、“最”字,都用得极为真切。
“千里稻花应秀色”也有出处,唐殷尧藩《喜雨》里有句“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虽是直接袭用,犹如杏嫁桃枝风采别生,钱钟书《宋诗选注》对这联的对句有独到的评价:“在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落眠添闷的境界,像唐人刘媛的《长门怨》说:‘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断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又如温庭筠《更漏子》词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曾几这里来了个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象庄稼的欣欣买卖,假使他睡不着,那也是‘喜而不寐’的!

尾联“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此联为纯抒怀,把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
碰着了这样的好雨,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兴,更何况那些愿望丰收、渴求雨水的农人呢?此句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作者之以是一场雨后大乐特乐,不仅因雨后清凉,也不仅因雨后又可看可听溪流淙淙,而是因这场雨后“田间望岁心”的农人有了收成的担保!
墨客忧民忧国的心意也完备表达了出来,以是清纪昀评说此句:“精神饱满,一结尤完足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