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之风-谢五娘

但老谢家出的才女可不止谢道韫一个,在明代也出了一个谢姓才女,名为“谢五娘”。
谢五娘,女墨客,明万历时潮州人,当时人们称她为潮州韩江才女。
她的诗词唯美清新,像林黛玉那样充满了知性美,但没有林黛玉的娇滴滴,多愁善感。
她的诗词,跟易安居士的早期作品比较,一样的清新唯美,但没有李清照的小女儿姿态,显得更有一种成熟女性的美。

1.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这首《春夜》,很能表示谢五娘的性情特点,有一种知性美,再加上一点淡淡的忧闷。
她不像李清照青年期间那么豁达,要么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要么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

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喷鼻香案影孤清。

六首谢五娘诗词唯美清新谢家出才女谢五娘才华不亚于谢道韫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喷鼻香案影孤清”,这句诗是一种“互文见意”的手腕,完全的句子该当是,“银烛烧残夜漏声也残,画屏影孤暗香案影也孤清”,实在,后一句里还隐蔽着“人影也孤清”的意思在里面。
可以看出,整句诗里已经包含了淡淡的忧伤。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这一庭院的春色,没有人陪我一起欣赏,我只能嘱咐洁白梨花去陪伴明月点亮天空了。
这句诗,也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还有一种孤独感,但好在墨客知性,并没有太多的痛楚。

一句,“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寥寥几笔,刻画了一个唯美动人的春色。
同样是女墨客的宋代墨客魏夫人在《减字木兰花·其一》中写道,“西楼明月。
掩映梨花千树雪”,一样的唯美。
而一句,“分付梨花伴月明”,显示出墨客的知性和随性,假如林黛玉,早就哭上一鼻子了。

2.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

谢五娘写“初夏”的诗词,写得特殊唯美。
这首《初夏》,拟人手腕写得特殊可爱,颇有文坛大家韩愈《春雪》的遗风。
初夏没了春天的百花残酷,让墨客稍稍有些遗憾,但东风彷佛善解人意,就跟韩愈笔下的“春雪”一样:

啼鸟声中午梦回,篆喷鼻香重拨已成灰。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

“啼鸟声中午梦回,篆喷鼻香重拨已成灰”,啼鸟声声,把我从午梦中惊醒,我醒来后百无聊赖,拨了拨篆喷鼻香,却已经完备烧光,成了灰烬。

一句,“啼鸟声中午梦回”,颇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淡淡的伤感。
但与孟浩然不同的是,墨客没有太过于沉浸在淡淡的伤感中,而是笔锋一转。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东风仿佛是善解人意,它也跟人一样,长恨春归去,为了安慰人们的伤感,特殊吹送杨花到屋内来,让人还能觉得到点点的春意。

大文豪韩愈在《春雪》里写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那调皮的雪花,让人误以为是春花飞扬,春花残酷。
而这首诗中,东风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送来杨花安慰伤春之人。
一样的拟人手腕,一样的随遇而安!
女墨客没有孟浩然的伤春,却有韩愈的豁达、随性。

3. 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这首《元旦》,展现的是女墨客的一种知性美,她知书达理,讲究礼数,关心他人,人格上值得我们尊重。
值得把稳的是,这里的“元旦”,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元旦,而是春节。
这首诗全诗为:

春光曙色起新妆,鹦鹉杯传柏叶喷鼻香。

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

“春光曙色起新妆,鹦鹉杯传柏叶喷鼻香”,新春的第一天,在春光中,表面刚刚露出了曙光,我就起来打扮新妆。
大家都用鹦鹉图案的羽觞来斟上柏叶酒,相互敬酒劝酒,新开的柏叶酒真喷鼻香啊!

“逐伴女儿相劝酒,殷勤先奉小姑尝”,我依次给每一个女儿家敬酒劝酒,更是殷勤的先敬酒给小姑,让她先尝。

一句,“殷勤先奉小姑尝”,表示了墨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想起唐代墨客王建的《新嫁娘词》中写道,“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里展现的是新娘聪慧的一壁。
两者都很故意思,都表示了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及她们的聪慧过人,长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

4. 喷鼻香销梦断人无那,听得新蝉第一声

春去夏来,有一些范例的特色,比如,楝花开放,便是夏季到来的预报。
明代墨客杨基笔下的初夏,便是“小雨茸茸湿楝花”。
除了楝花,蝉鸣也是夏季到来的象征。
这首谢五娘的《初夏》,便是捉住了初夏的这些象征,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了惬意的初夏生活:

庭院薰风枕簟清,海榴初发雨初晴。

喷鼻香销梦断人无那,听得新蝉第一声。

喷鼻香销梦断人无那,听得新蝉第一声

“庭院薰风枕簟清,海榴初发雨初晴”,刚刚进入初夏,还没有盛开的酷热。
初夏的风,还是熏暖的风,墨客躺在庭院里,吹着熏风,凉席、凉枕都充满了清凉的滋味;海榴花开了,春天绵绵的小雨也初晴了,这统统,都是初夏的味道。

“喷鼻香销梦断人无那,听得新蝉第一声”,墨客在凉席上不知道睡了多久,梦醒往后,创造熏喷鼻香也消尽了,四下无人,却听到初夏新生的蝉儿的第一声啼叫,夏天真的来了。

一句,“喷鼻香销梦断人无那,听得新蝉第一声”,尽显墨客初夏的惬意生活。
清末墨客唐文治在《闻禅》中写道,“万树茏葱夹道迎,新蝉未夏已先鸣。
都因喜见星轺瑞,奏出熏风第一声”,初夏的蝉声,显得比较清脆,没有盛夏蝉声的聒噪,听起来是那么悦耳,生活是那么惬意!

5. 西风吹断牛郎泪,洒落帘前作雨声

每逢“七夕节”,中国的女孩们都早早准备好,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膜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但如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就大煞风景了,乃至是对其作一些遐想。
比如,谢五娘在《七夕遇雨》中就认为“七夕”下的雨,是牛郎的眼泪:

乞巧传杯不停息,人间天上两关情。

西风吹断牛郎泪,洒落帘前作雨声。

西风吹断牛郎泪,洒落帘前作雨声

“乞巧传杯不停息,人间天上两关情”,虽然天公不作美,在“七夕节”下起了雨,但人们的乞巧活动和饮酒敬牛郎织女的活动依然在进行;天上是牛郎织女相会,人间是祈求姻缘,天上人间两关情。

“西风吹断牛郎泪,洒落帘前作雨声”,但不巧的是,本日却下起了雨,看不到牛郎织女,墨客非常肯定,该当是西风吹断了两人见面后,牛郎留下的眼泪,牛郎的眼泪洒向了人间,洒落在了帘前,顿时化作了雨声。

将“七夕”的雨,想象称牛郎的眼泪,是一个很故意思的解读。
而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则是这样解读的,她在《行喷鼻香子·七夕》中写道,“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又是风,又是雨,是牛郎织女相会路上的各种障碍!

6. 小轩睡起日将午,黄叶满庭山雨来

谢五娘在其诗词中,有很多显示知性美的地方,她拥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乞巧,同情牛郎织女,知书达理,讲究礼数,这些都极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但她面对的环境依然是封建礼教的压迫,但她也不是一味的屈服,而是充满了反抗精神。
这首《小园即事》,彷佛是喻示着某种压迫:

翠竹苍梧手自栽,芙蓉未秀菊先开。

小轩睡起日将午,黄叶满庭山雨来。

小轩睡起日将午,黄叶满庭山雨来

“翠竹苍梧手自裁,芙蓉未秀菊先开”,墨客亲手栽种了翠竹和苍梧,并且亲手剪枝和打理,然后,又种上了芙蓉和菊花。
“竹”,代表的是“气节”,“苍梧”,梧桐代表的是“有凤来栖”,“芙蓉”是“出污泥而不染”,“菊”是“宁肯抱喷鼻香枝头去世,不随黄叶舞秋风”,说的是宋代的女墨客朱淑真,都充满了寓意。

可见墨客真不是一样平常人,她对自己的品质充满了期待!

“小轩睡起日将午,黄叶满庭山雨来”,她在小轩小睡了一阵,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起来却见满庭的黄叶飘飞,一阵“山雨”过来。

一句,“黄叶满庭山雨来”,这样的诗句,历来是充满了寓意的。
比如,唐代墨客许浑就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象征了晚唐的风雨飘摇。
而这句“黄叶满庭山雨来”,是否象征了墨客个人的风雨呢?不得而知。
但这首诗前面两句中的“翠竹”、“苍梧”、“芙蓉”、“菊花”,是否都在做这样的暗示呢?

墨客在其其余一首诗,《辞父受二聘》中写道,“卓荦黎生先有聘,风骚钟子后相亲。
桃花已入刘郎手,不许渔人再问津”,可见,这种压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墨客也是实实在在充满了反抗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