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送别白居易的宴上,座上之人不仅仅是当时的高官,而且多为鸿儒,个中有一位我们在幼儿时就已经熟习他的大名了,此人姓李名绅。对对对,便是写出《悯农二首》的那位!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去世。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时位之移人,李绅的《悯农》教导众人要节俭,但显贵之后,生活中却称得上奢侈。
刘禹锡曾应邀参加李绅的宴会,见其家中歌女成群,于是席上赋诗一首《赠李司空妓》,诗云:
高髻云鬟宫样妆,
东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见他如此着迷,便将家妓送给了刘禹锡。“司空见惯”一词,也从此流传开来,唐宋元明清的诗词中习认为常。
著名墨客吕温曾经说:我从李绅的笔墨看出,这人往后一定会成为宰相,后来果真如他所言。李绅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李绅做淮南节度使时,张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罢官。他向来和李绅有抵牾,做什么事都对着来。其人罢官后回籍,遇风翻船,淹去世了两个儿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担心李绅会报复他。便给李绅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绅很同情他,便在复书中说:“过去辩论的话,我怎么能记恨?相互之间不对的地方,我早忘光了。您遭遇的不幸,我很同情。”并且厚待张郎中,一点都不看低他。张郎中非常感激,两人释嫌,像旧时老朋友一样。两人时常对饮,常常欢快而醉。
张郎中曾经做过广陵从事,和一位风尘女子很要好,但相爱而不成家眷。二十年后,在李绅家饮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对,泪将欲下。李绅去换衣服,张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写词在木盘上,女子记住了词。李绅回来,张郎中端着羽觞发愁。李绅觉得出来,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张郎中刚写的词:
云雨分飞二十年,
当时求梦未曾眠。
今来头白重相见,
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郎中喝得大醉欲归,李绅就让女子和他一起回去了。
李绅的胸襟彷佛验证了那句古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墨客张祜刚刚到扬州吟诵曰:
十里长街市井连,
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去世,
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后来卒于丹阳隐居,人们以为诗谶。张祜曾经拜见李绅,自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作甚竿“曰:“以虹。”“以作甚钩“曰:“月牙。”“以作甚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赠予了厚礼送他回去。
李绅之以是有如此情怀,大概我们可以从他送别白居易时所赋《月》诗中找到答案。
月,
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玉轮,她透亮洁白,光明磊落,将自己的光辉照耀着乾坤大地。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倾倒,为她讴歌呀。最名贵的是她那“无私”的高尚品质,令人崇敬。“抱琴对弹”遇知音,那将是何等惬意。
一字至七字诗后来演化为《一七令》,这种形式后来又成了宝塔诗,其形状宛如彷佛矗立的高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常日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亦有将其延长者),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有些所咏之物处于塔顶,增长了诗趣。如这首赋《月》。这“月”仿佛悬挂在夜空之上,将光辉用聚光灯似的照在地面,洒向人间都是爱。整首诗既有音乐美、绘画美,也有建筑美。“音乐美”是诗的律动,“绘画美”乃诗的意境,“建筑美”则是诗的外在形象。
《唐才子传》称: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特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称“三俊”。李绅的诗词见告众人,他确实名不虚传。而且他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为“新乐府运动”作出了贡献。
这位大才子李绅还曾写过《莺莺本传歌》,被董解元引在《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因说唱时用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故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为了免去看官搜索,咱摘录如下。
弦索西厢·卷一
僧曰:“近日将作水陆大会,及今岁有忌而不得葬,权置相公柩于客亭,率幼女孤子,严敬拜之礼。待来岁通,方诣都营葬。今于此守服看灵而已。”怎见得当时有如此事来?有唐李绅公垂作《莺莺本传歌》为证。歌曰:“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鸦鬟年十七。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未曾出。”
弦索西厢·卷二
唐蒲关乃屯军之处。是岁浑太师薨,被丁文雅不善御军,其将孙飞虎半万兵叛,劫掠蒲中。如何见得?《莺莺本传歌》为证。歌曰:“河桥年夜将亡官军,虎旗长戟交垒门。凤凰诏书犹未到,满城戈甲如云屯。家家玉帛弃泥土,少女娇妻愁被虏,出门走马皆健儿,红粉潜藏欲何处?呜呜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钿,铅华不顾欲藏艳,玉颜转莹如神仙。”
弦索西厢·卷三
如何见得?有《莺莺本传歌》为证。歌曰:“此时潘郎未相识,偶住莲馆对南北。潜叹凄惶阿母心,为求白马将军力。明明飞诏五云下,将选金门兵悉罢。阿母深居鸡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买卖,小女初笄为姊妹。”莺拜毕,因坐于郑旁,凝望怨绝,若不胜情。生目之,不知所措。
弦索西厢·卷四
怎见得有简帖期生来?有《本传歌》为证。歌曰:“丹诚寸心难自比,写在红笺方寸纸。寄与东风伴落花,仿佛随风绿杨里。窗中暗读人不知,剪破红绡裁作诗。还怕喷鼻香风易飘荡,自令青鸟口衔之。诗中报郎含瘦语,郎知暗到花深处,三五月明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生反复解诗中之意。
说到莺莺,岂能不说说那位风骚倜傥的多情才子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