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后悔了,25年来为什么我就没有任性一次呢?”

“哥,我和你末了一通的电话,你也只给了我三分钟……”

“如果没有你,大概我在别人眼里依然是个难缠的信访户……”

在他们口中

崇奉|农民称他兄弟他自称樵夫他的事迹为何冲动了无数人

让他们泪奔的是同一个人

农人称他“兄弟”

他自称是“樵夫”

2015年6月27日廖俊波在铁山镇东涧花卉基地与农人交谈,左二为廖俊波。

他便是廖俊波,全国精良共产党员、全国精良县委布告,生前为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布告。

他自称“樵夫”,立志要“为公民俯身砍柴”

“樵夫”,上山砍柴的人。

有首古诗这样描述他们的日常:“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百口嫡谋。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北——福建南平市,就有个人自称“樵夫”,立志要当“为公民俯身砍柴”、“为发展鞠躬尽瘁”的人。

廖俊波生于闽北,长于闽北,学习事情亦在闽北。
他的奇迹从1990年的盛夏起步,自此他从大埠岗中学到邵武市政府,再从拿口镇到荣西岳家当组团,又从政和到南平市,一起牟足劲儿奔波辗转在闽北山间,在他走过的地方,一垛垛柴禾变为一个个家当,集聚成一座座园区,致富一方百姓。

▲2014年4月18日,廖俊波外屯洋屯村落调研。

政和县位于闽北、浙南交界,全境山地丘陵面积超过93%,别的为河谷盆地。
由于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历史上曾用名关隶县。

千百年来,这里都没有富庶祥和。
2011年6月,廖俊波就任县委布告时,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没有国道,更没有高速公路。
全县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全省倒数第一。

最让人惊奇的是,全体县城,没有一个红绿灯,没有一条斑马线,没有一根独杆路灯,没有一家规模超市。
高压电缆和弱电线路布满天空,密如蛛网。
居民用水,时时瘫痪。

廖俊波来到政和县,深知那是一场全面磨练他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硬仗”。
他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让这座常年排在“省尾”的政和县摆脱穷苦与掉队,最差也要改变封闭和掉队的精神面貌。

廖俊波说,政和要发展,必须要培植一座具有当代化功能的县城。
道路、桥梁、超市、电路、管网、文化场所、绿化等等,都要通盘科学方案和设计。
短缺这些,谈何归属感,谈何吸引力。
我们要穷尽这代人的聪慧,力争不留遗憾!

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四年,天翻地覆!

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第一;2013—2014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6年,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1.6亿元猛增到4.9亿元。

廖俊波离任之时,一座当代化的县城已经洗手不干:改造5条大道;打通9条断头路;新增3家大型超市;设置4个红绿灯和1500盏路灯;建造高标准的市民广场和文化中央;电缆和弱电线路全部地埋;供水管网统统改造。
特殊是县城周围,高速公路通车,两条国道过境,八座大桥竣工……

身后竖起的一座座口碑

廖俊波曾勉励政和县团员青年说:“不管走到哪里,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你身后都有一个碑在,那便是你的奇迹积累。

在他走过的地方,身后都立起一座“碑”,那是百姓和同事的口碑。

政和县东平镇新口村落村落民张斌说:“廖布告对公民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领导,干奇迹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石屯镇洋后村落党支部布告吴方奕说:“廖布告是一个肯干事的好干部。
”走在他曾去过村落庄,沿路百姓接连说:“希望有更多的像他一样的好干部。

▲2014年4月18日,廖俊波在铁山东涧村落调研。

“磨刀不误砍柴工”,“樵夫”廖俊波深谙这个道理。
他勤于学习、长于学习,时候用知识宝藏武装自己的头脑。
他的学习不但限于书本,事情现场和广阔基层,是更大的教室。

在政和县镇前镇党委布告刘小伟眼中,廖布告像海绵一样,对新生事物很随意马虎接管,并能迅速地运用到事情中。

外屯乡洋屯村落田舍人莲子互助社理事长许仁寿说:“廖布告关心农人、谅解农人,而且办事的效率也非常高,创造农人有什么难处,他就办理什么难处,事事都在关心着农人的增收发展问题,才是贰心中最大的动力。

怀着满腔抱负,握着磨得锃亮的“斧”,“樵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给山区一次次飞跃。

突遇车祸,他倒在了“砍柴”路上

2017年3月18日,一场车祸突袭,他倒在了“砍柴”路上!
再也没醒来……闽北山间少了那个为百姓开山寻路,俯身砍柴的身影。
可在闽北百姓的心里,他并未远去,他的生平便是一垛烧得火旺的柴禾,照亮温暖着这片地皮。

有人说他是“省尾”布告,但他一起牟足劲儿奔波辗转在闽北山间,在他走过的地方,一垛垛柴禾变为一个个家当,集聚成一座座园区,致富一方百姓。
他把农人当兄弟,在农人眼中,他不是官,是老大哥,是和农人坐一条板凳的人。

为他送别的人群,将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花圈就摆了1500多个,大都是老百姓自发送的。

是啊,唯有初心不能忘,老百姓的泪水和怀念是对一个好干部的最好祭奠。

来源:共青团中心、经济日报、澎湃新闻、公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