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初中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整理及赏析合集二可收藏哦

翻译:

独自闲坐宁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悄悄与我相伴。

作者简介:

王维,唐朝著名墨客、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不雅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窍门》。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述了墨客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清闲生活,传达出墨客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重点赏析:

全诗描述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得意其乐的情趣。
墨客在描写景物时,只用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在写人物活动时,只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却妙趣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分外的艺术魅力。
全诗在措辞上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自然平淡的措辞美与清幽澄净的意境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东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抵家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本诗写墨客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去之情的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墨客闻笛的感想熏染。
第一句从笛声落笔,那未曾路面的吹笛人用笛声打动了深夜不眠之人,这便是“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是艺术的夸年夜,在墨客的想象中,这幽美的笛声借着东风传遍了洛阳城。
“散”字用得十分奥妙,笛声“散入东风”,随着东风传到各处,撩拨着像墨客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
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也暗指墨客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
同时,为结句蓄势。
第四句,点明主旨,抒发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宅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

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迢遥,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立时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安然。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边塞墨客。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尚有亲切的感想熏染,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附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墨客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青鸟使,托青鸟使代安然口信以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墨客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繁芜情绪。

重点赏析:

诗歌第一句写面前的实景。
第二句带有夸年夜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暗暗透出要捎家书的意思。
“龙钟”“泪不干”形象地描述了墨客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神态。
第三、四句完备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墨客本诗抱着“功名只向立时取”的年夜志踏上征程的,但此时他的心情却是繁芜的:一方面有对亲人、故宅思念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情绪。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俏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见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措辞,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师长西席集》里。

主题思想:

这首诗利用拟人的手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墨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写暮东风景的诗。
墨客不抒晚春迟暮之感,而是摹花草残酷之景况,展晚春繁盛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满眼芳菲、繁花似锦的景象。

前两句从整体写花草树木在暮春争奇斗艳。
“知春”“斗芳菲”授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情态,它们以争奇斗艳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后两句详细些杨花、榆荚的惜春表现,利用拟人手腕,说它们虽“无才思”,却也要尽自己的所能,用漫天飞舞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此诗融景与理于一体,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墨客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响的实在是自己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墨客一反凡人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想熏染为主不雅观参与,感情乐不雅观向上,很有新意。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哀热泪纷纭。

作者简介: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墨客,初唐诗文改造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个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主题思想:

墨客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墨客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时不我待、孤独凄凉的感情。

重点赏析:

本诗直抒胸臆,善用比拟,意境深远。
全诗四句没有详细描写,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直抒胸臆是本诗最大的特色,朴拙地表现了墨客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感情。
其余,比拟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本诗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比拟,表明韶光流逝,一去不返。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比拟,感想熏染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茫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薄暮。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墨客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泰山的嵬峨雄奇,激情亲切赞颂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奇丽的景致,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示了墨客青年时期乐不雅观自傲、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重点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墨客的角度远眺、近看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不雅观概括,又有细节描述,末了都落笔于墨客的主不雅观生理活动。
一、二句自问自答,从了望角度描述了初见泰山时的环境;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述了仰望泰山时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景象,侧面陪衬了其高大和活气盎然的特点;末了两句将群山与泰山相对照,进一步刻画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并表达了自己登临绝顶的年夜志和壮志,表现出中高瞻远瞩的雄伟气概。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瞥见朝阳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由于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神宗时任宰相,实施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散文雄浑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集今有《王文公函集》《临川师长西席文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墨客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立志改革的政管理想,展现了诗人为实现空想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景物,点明地点与韶光,引入丰富的遐想。
上句采取夸年夜手腕,表现了飞来峰上塔之高。
下句遐想到“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墨客发达的朝气。
后两句把抽象道理寓于详细形象中,并抒发了墨客不畏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游山西村落

宋 陆游

莫笑田舍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打门。

翻译:

不要笑田舍尾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弯曲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面前又涌现一个山村落。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靠近,村落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旧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动手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不雅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墨客。
陆游生平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造诣,其诗措辞夷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旷达与杜甫的沉郁凄凉,尤以饱含爱国激情亲切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环绕一个“游”字展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屯子风光图,表现了田舍激情亲切好客和风尚古朴的特点,表达了墨客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神往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描述江南屯子日常生活的诗,题材比较普通,却立意新巧,利用白描手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墨客紧扣诗题中的“游”字,但又不详细描写游村落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落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表示。
首写墨客出游到田舍,次写村落外之景物,复写村落中之情事,末写愿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落贯串,并把奇丽的山村落自然风光与淳厚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全的画面中,形成了幽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去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觉得便是人在天涯一样平常。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造就下一代的浸染。

作者简介: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墨客、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见“更法”、“改图”,戳穿清统治者的腐烂,洋溢着爱国激情亲切,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最高级”。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写墨客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墨客虽辞官,但仍旧关心国家的出息和命运,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重点赏析:

本诗紧张写了墨客的两种感情。
一是离去之感。
墨客由于戳穿封建社会的阴郁、危急和统治集团的跋扈腐烂,以是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辞辞官职离开京城,心情是愁苦忧郁的。
二是奋发献身之情。
墨客并未屁滚尿流,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墨客以“白日斜”来陪衬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
全诗移情于物,将政管理想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怀制定条约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墨客繁芜的情绪,构思奥妙,寓意深刻。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边,附近酒家。
金陵歌女彷佛不知作甚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精彩墨客、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造诣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题思想:

墨客通过写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想熏染,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表达了墨客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重点赏析:

这是墨客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首句中,两个“笼”字引人瞩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领悟在一起,描述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第二句点题,点明夜泊的地点,为下句看到的景物做铺垫。
墨客在末了两句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鞭笞了那些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本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奥深厚,意味无穷,引人寻思。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地,贾谊才华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活气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墨客。
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墨客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附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的虽是汉代的事,但实在是托古讽今,讽刺晚唐天子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发了墨客怀才不遇的感慨。

重点赏析:

首句的一“求”一“访”,彷佛能够表现出汉文帝的诚意。
次句赞颂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捉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庸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为一体,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实在是托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墨客怀才不遇的感慨,戳穿晚唐天子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好。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翻译:

不要说从山岭高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畅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往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急速将你阻拦。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墨客,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师长西席"。

主题思想:

墨客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想熏染,营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哲理:我们不要被面前的顺境迷惑,要放远眼力,负责对待,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履险如夷。

重点赏析:

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常日认为的那样轻松。
次句设置悬念,末句解除悬念,见告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墨客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想熏染,解释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提高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这首诗的措辞明白如话,灵动活泼,诙谐诙谐,意趣横生。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翻译: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韶光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小扣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墨客。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细节的渲染,描写了墨客雨夜期待朋侪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墨客恬然自适的心境。

重点赏析:

“家家雨”交代了“黄梅时节”的景象特色;“处处蛙”写出了江南雨季的特殊精细。
这两句为我们描述出一幅江南夏雨图。
诗歌的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怀,表达了墨客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烦躁不安、茫然不知所措的繁芜精神。

全诗通过对梅雨时节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的描写,既写出墨客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又表现了约客未至的怅惘、失落落的生理。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无雕琢之感,措辞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