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酿
南京城外,曾经繁华的隋园(原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庄园,《红楼梦》里的大不雅观园,后归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早已荒草凄凄,断瓦残垣,而在袁枚眼里却非如此。透过满目的枯草残荷,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清溪宛转,草盛花繁的阆苑瑶池。
他的心见告他,这里将成为他的世外桃源。
01
心有所想,便身体力行,不多久这片荒园就变成了他的桃花源。园内亭台楼阁错落,小桥流水通幽,几竿翠竹相倚,万朵荷花争艳,清幽雅静,自是一派人间胜景。
“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晴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统统随心而行,他给园子起名“随园”,他亦成为“随园主人”。
随园,随缘,他统统随缘,随阵势造亭台,随流水筑廊桥,随其心之所望而拆除围墙书,让四方游人、文人墨客皆可随意畅游。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季花”
《随园诗话》
门上的对联也彰显了主人的诚意,一韶光,这里成了浩瀚文人雅士赏花不雅观景、饮酒赋诗的绝佳场所。他的《随园诗话》、《随园食单》也随之名扬天下,且给他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效益。
大概,便是他的通透和豁达,为他后半生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成,他活成了所有人梦想中的样子。
02
离开追名逐利的官场,疏远鼓噪繁杂的尘世,躲进他的一方净土,享受一段人间清欢。
他说过,为官“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奴耳”,他不想自己的生平就在这为官为奴,迎来送往中庸庸而过。“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他要为自己而活。他做了古往今来多少人想做却又没有勇气做的事,辞官归隐。
或许这便是他的聪明之处和蔼魄所在,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毅然决然的抛开,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如果连续在官场上行走,大概终极不过只是个知县,而告别了袁知县,反倒造诣了一个流芳后世的随园老人,恬淡悠然的度过了后半生。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六月里暑气冲天,烈日炎炎,而他却无官一身轻,再不用逐日里衣冠楚楚去衙门,也不用小心翼翼的四方逢迎,而是逍遥清闲的在水云深处抱花而眠,何其悠然惬意。醒来再挥毫一首《消夏诗》,又羡煞若许人。
03
分开官场桎梏,回归清闲田园。就像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里写的,“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希望的捆绑,回到最纯挚的欢畅,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他回到了最纯挚的欢畅,亦品尝到了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因此他的眼里,一花一木皆有情,落日残阳亦残酷,统统都是那么美好。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溜达田间,他看到一个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放声高歌,清脆的歌声回荡在林间。忽然听见蝉鸣,歌声戛然而止,他屏住呼吸,歪着小脑袋悄悄的看着这只鸣蝉,琢磨着如何捕到它。憨态可掬的小家伙,那么的招人喜好。
统统皆随心而行,自然他眼中的天下是清明的,哪怕像“雪”,这种自古诗人口中的伤感凄清之景,在他的笔下也别具了一种风味。
“沉沉更鼓急,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夜深人静,更鼓声声,独自静夜赏雪,却无半分悲惨与幽怨,反而是一种难言的安谧清明。独立窗前,吹灯不雅观雪,盈盈白雪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晶莹,月光好似也更皎洁了,他的心融入了这一片洁白中,纯净的无一丝杂尘。
04
人皆无法理解,仕途正盛时他却溘然辞官归隐,只有他最明白自己的内心所望。青云直上的仕途、金银满怀的富贵,在他眼里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嫡亲至爱才是世上唯一,父母、妻妾、儿女才是贰心中之重。
古往今来多少思乡思家的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而袁枚不想像他们一样,把生平中最美好光阴葬送在无尽的思念中。他不要让儿女在日日思念中终年夜,不想妻子夜夜孤枕难眠,更不想让母亲“苦忆寝门双白鬓,朝朝扶杖倚闾望”。故此,父亲去世,他毅然辞官,他要为父守孝,亦为母尽孝。
的确,他做到了,在他的随园里,逐日里读书赏花,侍奉老母,教子育女,陪妻伴妾,尽享明日亲。
“小步闲拖六尺藤,空山来往健如僧。栽花忙处儿呼饭,夜读深时妾屏灯。”
闲来栽花种草,植树修藤,心天真念则体健身强。饭时,女儿一声:“爹爹,该用饭了。”又赛过梵音天籁,所有的累与烦,都在这一柔声呼唤中化为一缕清风,消散无踪。晚间,有妻妾屏灯相伴,红袖添喷鼻香,正是读书时。读到忘情,忘怀了夜深露寒,此刻自会有人提醒,“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
人间明日亲之乐亦不过如此,夫复何求!
05
他不喜官场尔虞我诈,偏爱山水林泉之乐,但他知道“父母在,不远游”,他要让寡居的母亲安心,故长居随园,奉养老母,颐养明日亲。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母亲过世,他也已过花甲之年,哀痛之后,他毅然踏上游历之路,圆他游山戏水之梦。晒台山、雁荡山、罗浮山、武夷山等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洒脱不羁的足迹,当时有人曾夸奖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的确,他虽已是晚年,却仍有一颗童心,不染铅华,依然能看淡云卷云舒,随遇而安,任性而行,“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来龙去脉绝无有,溘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面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伶仃何伤焉?”
老来重游桂林,豪情依旧。一首《独秀峰》抒发了他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伤怀的感慨。桂林山水奇景多多,皆不如独秀峰雄伟奇绝,拾级而上,俯视这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赏心悦目。
06
他永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生平努力按照自己的心来活,活成所有人梦想中的样子。他的好友洪亮吉戏称他是“通天老狐”,真是适可而止。能把生平过得如此洒脱剔透,千百年来能有几人,他真是一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老狐。
“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墨客得意天。山上春云如我
如此诗情画意,耕云种月的生活,的确让人倾慕。但世间有多少人能抛开尘凡羁绊,不慕功名利禄,随心而行,活出真我。或许,迄今只有袁枚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