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日要讲的这位墨客叫钱起,他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着如梦似幻的情境,令人思忖无限,拍桌赞叹。
这两句诗出自他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唐代〕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钱起屡试不中终于等到枯木逢春人生反转一首诗奠定不朽声名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同唐代的大多数士子们并无差异,希望通过科考为仕,得到显贵的地位,以光宗耀祖。
但命运弄人,几番落第,钱起信心损失大半,整日纠结苦闷,愤懑无奈,感叹自已命运不济,无颜见父老乡亲。
钱起无法排解这种极度的悲观感情,曾作诗一首,名为《长安落第》:

《长安落第》

钱起 〔唐代〕

花繁柳暗九门深,

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

一回春至一伤心。

诗中可见钱起几次考试失落败后伤及深处的痛,他在诗中写道,花繁柳绿,正值春色,但九门之深却遥不可及。
我对酒痛饮,泪湿衣襟。
几日里莺花纷纭飘落,每逢春天到来之时,我都愈加悲戚。
钱起将不断失落败的压抑,一股脑地通过这首伤春之作宣泄而出,写尽内心的悲苦与伤感。

名贵的是,钱起并没有就此沉沦,自暴自弃,镇静之后,并没有忘却初衷,唯有振作精神,连续勤学苦读,才能实现为仕的空想。
坚持不懈的发奋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科举考试中,以《省试湘灵鼓瑟》一举成名,被载入史册。

古代屡考不中的墨客大有人在,有的穷其生平,也未能如愿,钱起可谓是幸运的,他的付出终获回报。
颇有诗才的主考官相中《省试湘灵鼓瑟》一诗,他被“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营造的意境折服,赞其神来之笔,钱起也就此迎来人生的迁移转变。

《省试湘灵鼓瑟》开篇就进入虚幻的想象空间,恰当地引入湘水女神的传说,奥妙地贴合了考试题目。
前四句写湘水女神善于鼓瑟,美妙的乐曲引来河神冯夷空自起舞,曲调的悲哀与哀怨引得远游的楚人愈加伤感,不忍卒听。

中间四句是墨客以无际的想象渲染瑟声的部分,可见钱起完美驾驭措辞笔墨的功底。
曲调的凄楚与幽怨,将坚硬的石头冲动,清亮高亢的曲音,强劲地穿越浩渺无垠的远方。
苍梧为之抱怨思慕,白芷动容的吐出芬芳。

全诗一气呵成,渐达高潮,一波赛过一波。
末了四句的“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以“流水”和“悲风”连续渲染诗情,乐声在水面上飞扬,顺着流水传遍了湘江,微风飘过,悲情的风飞到了辽阔浩荡的洞庭湖。
天地万物,为之冲动。

最精妙确当属末了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声寂时,鼓瑟的湘水女神也随之不见,唯有烟气消散后,数座葱茏苍翠的山峰,在江边悄然伫立。
作者的想象力太过丰富与神奇,如幻似梦,终极归于现实,却依然意犹未尽,遐想无限。

钱起以《省试湘灵鼓瑟》荣登榜首,从此步入仕途,实现为官耀祖的欲望,套用现在的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单以这首诗来看,钱起积累的知识就已经相称深厚,才华横溢,文采斐然。
入仕之后,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出身,但均没有超越这首余韵悠长的《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