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古典诗词里,篇幅可以不长,但是却十分讲究蕴藉,意蕴悠长。
很多作品,看上去不过也是寥廖几句描述风光景物,夜深人静,展示风尚画卷。
本色上,只要细细读来,就能创造里里外外全都是愁怨,其深奥深厚则是暗示人生百态,情意万种。
——01——
少时犹不忧生存,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这首诗作于开成二年(837)的洛阳。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居洛阳,都居闲职。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二人惺惺相惜,心有戚戚。这首诗虽然说“闲饮”,从诗中却渗露出无法排解的浓浓愁思感慨。
少年时尚不知为生存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愉快,沽酒时的豪迈和闲饮时的欢快,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悲惨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墨客对自己平生的回顾。
一个是由于直言进谏而曾被贬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一个是由于参与永贞改造而二十多年屡遭贬谪的刘禹锡,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
他们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
朋友的衰颜老态,也便是他们自己的一壁镜子,怜惜对方也便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瞩目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官场浮沉、饱经忧患的繁芜感情。
看似是沽酒闲饮,实则百感交集。从少时不忧生存的高枕而卧到如今老来不惜酒钱的举杯痛饮,多少官场沉浮与世事沧桑,已经蕴含个中。
如今将近古稀之年,只能将怀才不遇的寂寞诉诸在来日共醉菊花酒喷鼻香中,真是难得一份休闲之聚。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迈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繁芜情绪。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困难的深刻感想熏染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墨客的深厚交情。
——02——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出身于仕宦世家,自身又才华卓绝,公元850年,47岁的杜牧由于不满朝政,又要求外放湖州刺史,三上三启朝廷才算批准。
这首诗正是杜牧赶赴湖州之前,也便是题目里的吴兴,他想出守外郡为国着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清闲,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要求出守外郡。对付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他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天子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唐太宗是精彩的天子。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得到成功的主要成分之一。
墨客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场合排场,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
——03——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大概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陆游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之后五年,更是阔别宦海,但对付政治舞台上的排斥变幻,对付情面冷暖,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诗的开头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官场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各类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情面冷暖的内心感想熏染。
墨客独身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越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见告人们春已深了。这一句暗示了墨客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因此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蕴藉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忧郁与惆怅,而且正是用妖冶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光鲜的对照。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品茶、玩茶道,是极闲适宁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墨客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向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奇迹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天子,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
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墨客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光阴,真是无聊而可悲!
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怫郁写下了“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严厉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天子,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惨淡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面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舆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不由自主。临安城虽然春色妖冶,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
作者是时候复苏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候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众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一个墨客的性情是繁芜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义士,也难免间或惆怅烦闷。这种烦闷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抵牾。唯其烦闷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瞥见一个刚毅不拔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向的自己。
——04——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宋•林景熙《溪亭》
南宋末年的林景熙,目睹了故国的灭亡,为了不与异族互助,归隐家乡温州平阳的白石巷。
可饱尝过亡国苦楚的有志之士,身体是闲下来,心又怎会轻易闲下来。目光所及,皆是悲痛。
林景熙的《溪亭》是借景抒怀,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央,逐一描述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致。乍读起来,似有宁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墨客徙倚溪亭,不雅观览景致,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
墨客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实质的差异。不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算作纯挚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墨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生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致去探索墨客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质。
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在微风吹拂之下,墨客酒意初醒,月上高树,周围一片生僻幽寂。当此之时,墨客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解释他感慨至深。
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繁芜的抵牾心情注入形象光鲜的画面,不丢脸出,个中隐现着墨客对生活的感想熏染和时期乱离的影子。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墨客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飞舞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悲惨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05——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南唐•李煜《望江南•闲梦远二首》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述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天景色抒产生发火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直到宋军破城,李煜成为囚徒,他才明白曾经的闲情逸致,原来早已被命运悄然打上了标签。他的千里江山,四十年国家须臾易主,旧日繁华如梦般消散,自由与肃静被无情的践踏。除了残喘苟延,他只能在迢遥的梦境中追寻那些曾经的妖冶,思念那盛极而衰的过往。
那里有春光如画,秦淮河两岸的绿波荡漾,满城的柳絮纷飞飘扬。
金陵的道路上烟尘四起,出门看花的人们劳碌不已。还有清秋宜人,千里江山秋色浓,芦花深处有孤舟。最妙的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洒照着世间的万物,伴随着声声笛鸣。
但这笛声难道不是断肠之音,唤起了故人在枕上的愁绪么?
杜甫的忧闷是“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对付李煜而言,那是难以言表的亡国之痛,那种不可挽留,不可重来的痛不欲生。
——06——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
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东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
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宋•吴潜《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萎顿在枝头。春天已失落去了昔日的活力。春天孩子儿面,一天变三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雨却又淅淅沥沥下起来,于是当池塘,栏花,画桥,杨柳,秋千,闺阁,都笼在霏霏小雨中,好一幅烟雨春景图!
不过昙花一现在,花老春亦老,何况一场春雨一场热,一场春雨送春一程。惜春的人儿呀,你以为一枝杨柳就能栓住春天的脚步?须知这杨柳自身就越来越绿,吐出了柳絮。而柳絮,正是春色将阑的预兆。
词人通过春光中的各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位妙龄女子坐在秋千下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也表达对光阴、青春的眷恋。
“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正表达了她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春愁。看着闲适的光阴,潜藏着多少的风奈。词以听雨结束,饶有余味。
古人笔下的闲情,如梦如幻,充满着无奈与期待。他们常常心有所愿,却事与愿违。然而,正是这些别样的情绪,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办法流传给了后人,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让我们感想熏染到沉着与闲适。
有时候,我们不禁会梦想着回归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弹琴、饮酒、欣赏云卷云舒。这样的生活令民气驰憧憬。
只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由于生存而劳碌,无法做到既有金钱又有空隙,但我们仍旧渴望拥有这样的心境:能够从容应对众人的匆忙,才能真正享受世间的清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