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译文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去愁绪。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规复沉着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罗带一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喷鼻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江边一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赏析
这首小词用复沓语,离情于山水物态之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
此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光鲜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腕,向亘古如此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奥深厚,奥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下阕抒怀,以情托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承上片离去,写情人离去难舍难分,无语凝噎,泪眼相视。离去之时总易睹物生情,难以自已,而此处写到离去时的表现是泪水盈眶,却不是哭泣,显示出了双方都是在故意地压抑自己的悲痛,以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悲痛和感伤。一方面要承受着分别的痛楚.一方面却要假意宽慰,不要过多顾虑,可见双方相互谅解入微,相爱之深。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喷鼻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久相爱,但这对男女分离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生。末句“江头潮已平”,以景作结,写江潮涨满,船儿正该启航了,景中寄情,蕴藉深厚。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来来往、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乃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流美的措辞,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喷鼻香滴露的小花。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