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的经历

星楼出生在天津塘沾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过着贫乏的日子。
十二三岁就随着父亲出海捕鱼,大风浪中的小船,像片树叶在浊浪中翻滚。
往后他回顾起这段生活还心有余悸,但正是这苦难的童年熬炼了他的意志。
他常告诫孩子们说:“风狂雨骤时立得住,才显脚跟稳……”,“不要怕困难,要勇往直前。

二十年代的齐齐哈尔荒凉掉队,只有两三万人口。
当时,军阀吴俊升统治黑龙江,他飞扬跋扈,手段残暴。
一天,吴俊升派人把韩星楼抓去,不容分辨,打了几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下了去世囚牢。
原来吴俊升有个仇人叫韩鑫楼,是个。
于是错把韩星楼抓去,判了去世刑。
在那个风雨飘摇、人妖颠倒的日子里,到哪去说理啊!

吴俊升有个秘书长姓欧阳,他的小老婆患病,多方医治无效,气息奄奄。
听说去世囚牢有个犯人是年夜夫,就让韩星楼给治疗。
吃了几付药,这位夫人的病竟病愈了。
秘书长很高兴,就和吴俊升说情把韩星楼放出来。
从这时起,韩星楼开始了在齐齐哈尔的行年夜夫涯。

三亲史料陈景河忆中医泰斗韩星楼师长教师

韩星楼师长西席

危难见羞辱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时候,公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吃糠咽菜,动辄得咎。
韩星楼的亲家查安荪,是位老国民党员,曾经参加过北伐。
他是湖北人,与董必武同道是同乡同学,秀才出身,对古文学成绩很深,并善于诗词字画。
韩星楼爱好字画便是受他的影响。
查先生长西席虽然穷苦交加,但爱国之心未泯。
他在一首《满江红·登南岗晚眺》中写道:“登高弥望斜阳外,模糊神州如血,二十年来家国恨,都付于胡笳悲咽……”。
查老曾寄居韩家。
一天,日本鬼子搞防空练习,查安荪在屋里随便说了一句“活见鬼”。
第二天,他就被警察抓走了。
原来药店里有个日本特务,忙乱之中谁也未把稳他。
经由韩星楼多方奔忙,宴客送礼,托人作保,才把查老营救出来。

1958年韩星楼师长西席在齐齐哈尔市政协会议上讲话

创业的困难

敌伪期间,医药卫生十分掉队。
当时,齐市只有几家私人诊所和中药店。
市立医院药费昂贵,穷苦百姓是看不起病的。
疫病盛行,去世人无数,医务职员更是寥寥无几。
韩星楼担当医学研究会会长(后改任汉医会长)后,三十多年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在筹办中医药讲习班时,碰着了很多困难。
没有校舍,就因陋就简在一座药王庙里开了课;师资不敷,就请几位老中医讲课。
这是黑龙江中医的摇篮,很多中医都是从这座殿堂里走出来的。
我学医便是从这里起步的,黑龙江中医学院华廷芳副教授等都曾在这里听过课。

韩星楼师长西席手迹

开阔的肚量胸襟

韩老为人乐不雅观,爱好广泛。
琴棋字画、戏剧曲艺他都很喜好,生活中充满了乐趣。
他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的肚子该当比辛相的还要大。
”他从不计较个人小事,鄙视小肚鸡肠的人。
生平中曾有人反对过他,诋毁过他,他知道后,常一笑置之。
当时,有一位老中医想当中医会长,在背后讲韩老的坏话。
有一次在中医讲习班上,此人对韩老大肆诋毁,造谣中伤。
恰好这时韩老走进来,这位老中医指着韩老大骂,韩老听了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你这样做可不对啊!
”说完拄杖拜别。
人们看着韩老高大的身影,听着他那豁达的笑声,无不敬佩。
他的豁达大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识的医术

韩老的博识医术是和勤奋分不开的。
他勤学不辍地向书本学习,向有履历的年夜夫求教,还浏览一些西医书本,认为西医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借鉴;他还自学了拉丁文。
作为一名中医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名贵的。

他很讴歌清代名医王清任先生长西席的改造精神,常用《医林改错》中的一些方剂治病,效果很显著。
对付近代中医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也很推崇。
他常说:“学无止境,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他在五十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履历,治疗过许多疑难重症,沉疴大病,可以说活人无数。
但他虚怀若谷,从不骄傲。
他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一贯到病倒前,以八十四岁的高龄,每天晚上还用放大镜在灯下阅读中医文籍。

在遣方用药上,韩老主见看准主攻方向后要重用。
他认为用药如用兵,不用重兵焉能攻陷堡垒。
他对内、妇杂症,特殊是脾胃病,在治疗上有很多独到之处。

良好的医风

韩老常说;“范仲淹说得好,人生不能为良相,便当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人。
我们不想当官,只想当个有益于公民的年夜夫。
”他还常和自己的孩子们说:“我没有财产留给你们,但愿留余德给子孙。
”他非常敬仰古代医家孙思邈,认为孙思邈的医德是后世的模范。
韩老生平不知救治了多少病人,对付病人有求必应,不问富贵贫苦、职位高低,等量齐观。
不避风雨寒暑,不辞劳瘁,千方百计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他的高尚的医德医风,赢得了病人的普遍赞赏。

陈景河(1917——2015),曾任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黑龙江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省中医学会顾问,齐齐哈尔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以及省、市公民代表,齐齐哈尔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心委员,社省委副主委,社市委主任委员等职。

文章原载于齐齐哈尔市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通讯》(1984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