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单位虽然统一起来了,我们常日知道的实在并不多,例如一锭银子,一向铜钱,乃至是一石,一斗。那古代有哪些少为人知的计量单位呢?它们都表示了什么?
缗宋高宗赵构期间,曾涌现了一个“真假公主”事宜,一个自称是柔福帝姬(宋徽宗时天子女儿都称帝姬)的女子在强盗的营寨里被创造,经由老宫人的盘查与讯问后,确定这个女子是公主,宋高宗大喜。后来将其许配给高世荣,据记载,柔福帝姬的嫁妆足足有一万八千缗,而前后受到的赏赐也高达四十八万缗旁边。
而“缗”本意是穿铜钱用的绳子,后来逐步蜕变成了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清代墨客邵长蘅的《青门剩稿》中有这样的记载“钱千万缗”即有千万贯钱的意思,古代的一缗钱即一向钱。唐及以前的朝代中,一缗钱指的是1000文铜钱。等到宋代,钱数大大减少,一缗钱仅即是770文铜钱。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重农抑商的策略,决定由国家向贩子征收财产税,这种财产税的名称叫做“算缗”,后来又由于有些贩子遮盖自家财产不如实上报缴税,又涌现了“告缗”这种举报型的税收,个中的“缗”即为缗钱,颜师古曾注引过这样的话:“缗,丝也,以贯钱也。一向千钱,出算二十也”。
“算缗告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皮吞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钧钧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说文》中有记载“钧,三十斤也。”以是说,一钧则是代表三十斤。
钧作为重量单位最早是涌如今春秋战国期间,据《吕氏春秋-仲春纪》记载:“昼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针言“千钧一发”中,其意思是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而现在看来,千钧的重量便是三万斤,如此沉重的重量授予到了一根头发丝上面,足以看出当时情形的危急了。
跬
荀子《劝学》中曾有这样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虽然是告诫我们滴水穿石,不断努力坚持的主要性。
但另一方面,“跬”也是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之一。古代一脚迈出后着地的间隔就称为跬。由于每个人脚的大小不一样,以是跬的长度也不能确定。
仞仞与上面的跬一样,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孔安国曰》中记载说八尺曰仞。除此之外,在《正字通》中也有记载:“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博识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但这只是周代的规制,到了汉代又成了七尺为仞。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这样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个中的仞便是七尺为仞的仞。
舍
现在汉字中常说的舍,大都是指的是建筑物,例如屋舍、房舍、宿舍等。
但在古代舍确实是名副实在的长度单位,针言中有“远而避之”这个针言,个中的“舍”指的便是长度,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一里是500米,那么三舍便是45000米,如此看来晋君当年撤退,捐躯的确蛮大的。
斛斛原是古代的一种容器,形状是方形的,口较小,底较大。除此之外也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
在唐朝以前,斛本来是对石(一种容量单位)的旧称呼,以是一斛原来指的是十斗,后来宋代往后,将斛与石差异开,一石即是两斛,以是一斛也便是五斗了。
合
作为古代的容量单位之一的合,原来也只是一种方型或者圆筒形的装粮食的用具,制作材料也都是古代常见的木头与竹子。
十勺即是一合,而十合即是一升,以是一合也就即是现在的一百毫升,如此看来,虽然顶了一个凑集的“合”的名头,但是容量却也不是很大。
寻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之一,但是对付寻的长度大小从古到今一贯都具有争议。
在《说文解字·寸部》中记载:“度人臂之两倍为寻,八尺也。”也便是说《说文解字》中把八尺看作一寻。而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却考证说“度广四寻,度深四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即终极测定的结果是七尺为一寻。
而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寻大多作为帆船的运动术语而利用,是常用的深度单位,是在航海中丈量水深,一样平常一寻即六英尺。
豆
提及豆,大家大都会想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豆子,但是在我国古代生活中,豆不仅是一种事物,还是一种容器更是一种容量单位。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去世。”这里面的“箪”跟“豆”都是古代一种盛放食品的容器,紧张用来盛放肉食和羹,形状像高脚盘。《说文》中也有阐明:“豆,古食肉器也。”
锱《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一句道出了秦始皇秦皇室的索取无度,不知节约,锱也是古代的质量单位之一,古代六铢即是一锱,四锱即是一两。常以锱铢连用,表示比较眇小的数量。
如此看来,古人渊博的学识不仅表示在诗词歌赋上,连小小的计量单位也表示了古人的聪慧哪!
而我们现在所利用的计量单位大都是为了利用方便简化而来的,那也算是取古人的精华了。
文:瑞秋
参考资料:《青门剩稿》《说文解字》《正字通》
笔墨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