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这是一个奇妙的诗歌天下,充满天真、笨拙、诙谐、梦境;这也是一次关于韶光的逆盛行动,墨客谦卑地弯腰谛听,既是对自己童年边界的扩大,也在孩子高远、辽阔、有趣的天下里,瞥见了人性永恒的光芒。
写作让墨客省察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自己终极也成了孩子。

这是谢有顺老师为《“耘”诗歌绘本系列》写的推举语。

在韶光中逆流,自己终极也成了孩子。
对付大人来说,这须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又拥有多么丰硕的福泽。

校园达人书评  阅耘诗歌绘本在童心中锤炼诗心

我们说,教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那么,儿童诗大概是用童心唤醒童心吧。

成为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好奇的孩子,瞥见大海,会感叹 “大海这么大/他都没办法自己穿上鞋吧”;

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孩子,瞥见小雪人站在雪窖冰天里,会心疼地说:“来,可怜的小孩/让我给你洗个热水澡/给你暖暖/白白胖胖的/大肚子”;

更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瞥见日常的豆子都有别样乐趣:“凑集了,凑集了!
/所有的豆子都站好了/稍息,立正/爱吃零食的,向左转/去当胖胖的小豆泡吧/爱睡

诗心是须要熬炼的,童心亦如此。

对付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我们已经完备“大人化”了,早已忘怀了孩童才有的独特的思维,即便它们鲜活地涌如今生活中,也极易被忽略。
大人们已经不太能停下来、蹲下来,细细不雅观察、体会与欣赏童心童趣。

作者在谈到创作时说,这套诗歌绘本是自己耕耘近十年的积累,可见,只有长期的、持续的对儿童生活进行不雅观察与积累,时时保持童心,才能对儿童的生理天下透视得如此真切。

王泉根说:“儿童诗从本体上说应有两个尺度:诗的尺度与儿童的尺度。

在诗的尺度方面,作者的儿童诗清新灵动、诙谐风趣、富有新意。
作者基本不采取排比复沓的形式,每每以细细铺陈开始,结尾忽而轻轻一转,诗意与意见意义就这么自然地流露出来。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作者写道:“一群小蝌蚪/争先恐后往前游/我焦急了/喂,小朋友们/要排好队啊/你看看人家大雁/再看看人家蚂蚁/队形多俊秀!
/你再看看你们/挤作一团/一下子妈妈见到/眼睛气鼓鼓的该有多伤心。
”原来,田鸡的鼓眼睛是这么来的!

在措辞表达上,作者深谙儿童措辞的表达,这也是让读者迅速进入儿童天下的钥匙。

比如写到圣诞节,小朋友的心愿是想和圣诞老人“一起在每一双袜子里面/放下怦怦直跳的/爱和礼物”,彷佛能听到孩子满溢着爱与快乐的“怦怦直跳”的心跳声;写到亲子感情,孩子和父亲说着“鲜红的、翠绿的苦处”;写在幼儿园的影象,则是“汗水在你的背心上唱歌”“影象便是快乐的滑滑梯吧”,等等。

这些童言童语,正是“以自然之眼不雅观物,以自然之话言情”。

此外,诗歌在节奏上也有丰富呈现。

《九个太阳》一诗中,“妈妈有些小气/她给爸爸画了个手电筒/说是要照亮他夜晚回家的路/给我画了只萤火虫/要让我在梦里不害怕迷路/我大笔一挥/来,所有的亲人们/左手四个圈,右手五个圆/我一口气画了九个太阳/照亮你们/照亮所有的路”。

其节奏前面舒缓,后面紧凑,孩子的那种迫切、年夜方、热烈,跃然纸上。

作者是大胆的,带领我们完成了一场关于韶光的逆盛行动。
作者也是细心的,心中装着生活,也装着孩子,时时捕捉童心童趣,细细打磨成诗。

难怪著名的漫画家小林评价这套书时,说这是“一个充满奇遇的童年城堡”,“万物皆有灵,皆是孩子”。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原文刊载于《羊城》2022年09月26日A07版

来源 | 羊城·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正 | 李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