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行携手北京大学出版社、老胡侃升学、宝宝巴士等,联合打造“诗书不负人”——小学生必诵古诗文600篇打卡操持。第一季打卡活动,吸引了6400人次报名,完成了63首古诗和63篇古文打卡,积累了60000+打卡日记。为知足幼小家庭的Encore哀求,第二季“幼小齐萌诵”带大班和中班家庭打卡,45首幼小必诵古诗热款回归!
活动从11月21日起持续到春节前,通过63天的社群风雅帮扶,带动更多幼、小家庭养成逐日读诗、自傲阅读的“诗书之家”。
目前已上千家庭报名活动,第一周每天均有数百家庭上传打卡,为诗书之家点赞!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1号古诗:
山村落咏怀(详见古诗360上册 133 页)
宋 邵雍(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落/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品字】
去,间隔(阐明这个字的时候,家长们可以举例高速上50,100的路牌)
烟村落,被烟雾笼罩的村落落;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安歇的地方,譬如我们去白云山或越秀公园都能见到亭台……
【品音】墨客邵雍(yong第一声)的名字,和题目的咏(yong第三声)字,宝宝们一定不能读错哦!
小朋友们还要把稳,一去二三里的一,只有一个读音(yī),但会涌现变音的情形,在四声前面是读二声(yí)。
【品意】一眼望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落落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古诗小游戏——墨客把“一”到“十”都放进了诗句里,你能找得到吗?
【拓展】数字入诗是墨客们的大爱,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最范例的是陈沅的这首“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一口气用了10个“一”字,画面却维妙维肖。
譬如山村落咏怀便是古代儿童数字启蒙诗,20个字用了10个数字,自然却不堆砌,像是一幅幅错落有致的风景画,读起来又琅琅上口。
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说说,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古诗里含有数字,譬如仲春东风似剪刀,两只黄鹂鸣翠柳等大略的诗句。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2号古诗:
画 (详见古诗360上册 050页)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品字】
①色:颜色,也有景致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品音】山,小朋友认识一下山的拼音声母“sh”,哪些字的拼音有这个声母?我们来试着读这些词语:说话、开水、古诗、读书、学生、上学。小朋友,你能不能找到上面的词语中,哪个字的拼音有“sh”这个声母?
【品意】远看高山色彩通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拓展1-我们爱猜谜语】
宝宝能不能找到这首诗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争奇斗艳?为什么有不怕人的鸟?
实在答案就在题目中,这是一幅画!
我们带着答案再来一起理解这首诗:看远处的山每每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该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落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时令,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纵然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彷佛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实在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拓展2-亲子互动】
家长问:这首诗里面一共有三组反义词,你能找得出来吗?
宝宝答:1、远-近,2、有-无,3、去-来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3号古诗:
悯农·其二(详见古诗360上册 104 页)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品字】禾,谷物的统称,“禾”字在诗中重复涌现,能让宝宝更随意马虎记住禾,及遐想到禾苗;
餐,熟食的统称,早餐,午餐,晚餐;粒粒,指代粮食、饭米。
【品音】土,宝宝认识一下拼音u的四声,可以勾引宝宝说说日常生活哪些字有u音,譬如一声的“秃”,二声的“图”,三声的“土”,四声的“兔”或“吐”;
【品诗】我们想象一下诗中描述的画面——烈日当空,农人们田间锄草,额上脸上冒出的汗珠一滴滴掉到了泥土里。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蕴含着农人的千辛万苦!
强烈的画面感,是这首古诗之以是能流传千古、启蒙儿童的主要缘故原由。
初读这首古诗之后,我们可以带孩子们从词语—画面—意思,来定格宝宝对每一句诗的画面想象,宝宝自然读进去背出来。
画面感越强的诗句,越能带动低幼儿童走进古诗情景,影象古诗,过目不忘。像《画鸡》《江南》《草》等也一样,这类诗,爸爸妈妈用上这样的勾引,宝宝就很随意马虎记住诗句里有哪些事物,进而记住诗句。
【品意】这首诗给予宝宝的启迪——一定要爱惜粮食,不摧残浪费蹂躏一粒粮食!
(有韶光可以给宝宝大略讲讲袁隆平爷爷故事,播种民族的科学研究和伟大人格)
【品句】“谁知盘中餐”是疑问句,可能这是幼小宝宝打仗到的第一个疑问句!
它的意思是,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蕴含着农人的千辛万苦呢!
【拓展1】本日群里有宝宝问了妈妈,“锄禾日当午”中的“禾”是不是水稻苗?这里分享一下:
“锄禾日当午”中的“禾”有这样的历史科普:
禾,最开始专指粟(也便是谷子),《悯农其一》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诗中的“禾”便是粟米,这也是唐代最紧张的农作物之一。后来也泛指五谷,到了当代,孩子们一样平常都理解为是(水稻)禾苗。
在《悯农其二》里,锄禾,是指禾种下后的锄草季,一样平常在春末夏初。
为什用“锄禾”而不是“锄草”?由于古汉语中“禾”也包括与种田有关的行为,而“锄禾”在古诗中是常规用法。
【拓展2】这首国民古诗大家听多了,本日我们加个口味,让宝宝一起来听听英文版的《悯农其二》:
悯农其二(许渊冲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At noon they weed with hoes;
their sweat drips on the soil.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Each bowl of rice, who knows?
Is the fruit of hard toil.
【许渊冲】让西方人认识李白、杜甫的许渊冲教授,享年100岁,国际翻译界最大声誉“北极光”奖亚洲唯一获奖人。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4号古诗:
静夜思(详见古诗360上册 069 页)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品字】
思:思念。
举:抬;昂首,举头。
疑:彷佛。
【品音】光guang,霜shuang,乡xiang,这三个字你会读吗?学会读这三个字,再读读全诗,是不是觉得诗带有很强音韵感?读起来特殊美?是的,这里三个字拼音都是带ang的,这便是古诗里的对偶。妈妈带宝宝边读边感想熏染!
【品意】
宝宝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有时候落在山腰,有时候挂树梢,有时候像圆镜,有时候像把镰刀。(打一天体)
猜到了吗?是的,便是玉轮啦。
我们想象一下诗中描述的画面:墨客在秋日夜晚,辗转难眠,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到井上的栏杆上,彷佛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禁不住抬开始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李白的月,是思念的月啊!
【拓展】
玉轮在古时候,有很多雅称:银钩、玉弓、银盘、金镜、嫦娥、玉镜、飞镜、嫦娥、广寒宫等。带宝宝们读读这些名字,让宝宝感想熏染一下玉轮的别称。
此外,李白总是能把玉轮写得千姿百态,维妙维肖,颂月诗最多的墨客非诗仙李白莫属了。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带宝宝读读以下这些字词轻微大略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诗书不负人!
品读行幼小衔接05号古诗:
春晓(详见古诗360上册 009 页)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品字】
①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闻(门里一个大耳朵),听到;
③啼,鸣叫。
【品音】啼,宝宝认识一下拼音i的发声,可以勾引宝宝说说日常生活哪些字有i音,譬如一声的“踢”,四声的“替”。
【品意】我们想象一下诗中描述的画面——春天的夜晚一觉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阵阵啁啾的鸟鸣声。回忆起昨夜下过雨又刮过风,那些俏丽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给宝贝讲个小故事】唐朝长安城的百姓和官员凌晨4点就起床干活了,而孟浩然虽然当不了官,隐居在襄阳鹿门山,但生活清闲,可以睡到自然醒,只有鸟叫声才能唤醒他。实在晚上他睡得也并不屈稳,风声雨声都能把他惊醒。
孟浩然是一位耳朵灵敏的墨客,长于捕捉自然和生活之美,不仅有我们本日学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还有《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荷风送喷鼻香气,竹露滴清响”、《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拓展】春是我们历届广州诗词大会飞花令里的常pk飞花令字,这是由于写春的诗词太多了,赞颂春天、与春天结随同行,是唐宋诗词名家的一大爱好,这里精选适宜幼小宝宝的一些大略诗句,家长们可以带宝宝试试读读:
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