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之后,荷叶荷花迎来了一年的又一个盛季。
田田荷叶,硕硕荷花,在炎风暑雨中壮大,给人视觉的清凉。中国人热爱荷花,不单是荷花俏丽,更主要的是荷花植物的实用代价。荷花的根茎是莲藕,富含淀粉,荷花的嫩茎脆甜可以食用,莲子可以食用贮藏,荷叶则是古代主要的包装材料,还兼有食疗代价。
《红楼梦》借宝钗之口,谈了荷叶的广泛利用: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纸张的产生是在汉朝,尤其是东汉蔡伦,在民间的根本上,发明了纸张,以代替竹子和丝绸作为书写载体,但是在汉朝乃至在唐朝,纸张的生产和利用,都是有极高的本钱的。只有家境优渥的人家才买的起纸张和书,到了宋朝,纸张的生产和工艺提升,纸张才广谱用于生活,比如大量纸做的屏风帐子,纸张用于包装。比如包装器物,药材,食品。
但是在民间,生活所须要的包装,却依赖荷叶,犹如现在的塑料袋子。比如宋朝长江富水一带,地方官员,就将本地的荷叶命人网络晒干,每年卖给外地,可以得到百千的收入。正是荷叶的需求大量而廉价,致使这个地方的荷塘,每每看不到花开,由于荷叶已经随着贸易飞往天涯。
那么荷叶有什么用场呢?市井生活的包装材料。比如一些药材铺,食品铺,用作打包。还有部分是作为药材,不过那是少数。
荷叶天然阔大,上古就广泛利用于生活。比如田间劳作,每每就地取材,用荷叶制作成大略的防晒遮雨的衣裳,以是古诗里,有荷衣一词,是说山民渔夫,穿着荷叶的衣裳劳作,简朴,天然,艰巨。那么在生活实践当中,用荷叶包饭,是最大略实用的夏天的食品,田舍做好饭菜,送往田间水上,陶瓷的碗不耐磕碰且分量重,最大略的办法,便是用干净的荷叶包裹,不仅大略,而且荷叶的喷鼻香气渗透饭菜,清凉解暑,别有风味,而且这样的做法,类似粽子,有保鲜防腐的浸染。
当然这样的荷包饭,起源何时,已经不可能考证,但是有一点,这种夏天的食品,和粽子一样,是起源于民间生活的。且荷包饭便是粽子的一个变体,或者互为变体。由于粽子本身,就不是一栽种物的树叶,而是适宜包裹食品的数种叶子的代称。
这种荷叶饭从民间流传,也逐渐登上了宴席,比如在唐朝,一场雅集里,就专门有季候的荷叶裹鱼。
“诸宾且方坐,朝阳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喷鼻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盛唐 · 李颀《赠张旭》选录
诸位来宾围着桌子四方坐定,此时正是朝阳东升的早上。
桌子上有荷叶裹着时鲜的江鱼,白色的碗里放着白米饭。
几个人在这里用饭,看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我们在这里过着的是安期生神仙一样清闲的生活。
那么荷叶裹江鱼,自然是熟食。是用荷叶捆绑鱼一起煎烤,形成独特的风味,还是将荷叶和鱼一包裹起来蒸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荷叶喷鼻香气和鱼的喷鼻香气稠浊在一起,形成夏令的饮食之美,这种美好,隔着千年,依然呼之欲出。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
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
生存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唐 · 白居易 《桥亭卯饮》
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以病退养,在自己家的小园林里,过得相称清闲。
这是夏天,该上班的早上,他不用上班,一早上就跑到桥上的亭子里饮酒纳凉。
结果,喝了点酒,就睡在亭子里了,等到用饭的点,他才醒来,一看,太阳穿过松树和竹叶,已经照在他身上。
他吃的是什么呢,荷叶包着的腌制的鱼块。从韶光上来看,这不是现成烹制的食品,而是他从家里带过来的熟制的冷食,这想必是昨天晚上就打包的食品。以白居易的节约简朴,这种办法很正常。
那么可以推之,在唐朝的洛阳,荷叶包裹的鱼虾,取其荷叶的暗香下火,初油腻,是夏天季候饮食之一。
白居易也说了,他自己如此散淡,被老妻唤作酒鬼。由于在这里,四顾无人,他爱怎么饮酒怎么喝,比如现在醒了,连续将酒瓶泡在渠沟里,喝点凉酒,吃着荷叶咸鱼。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中唐 · 柳宗元《柳州峒氓》选录
柳宗元42岁时,被贬谪到广西柳州做刺史,要知道这是唐朝,去柳州类同流放,且没有天子的诏书,不能返回。这里千山耸立,是少数民族侗族的聚居地。他们是古越人,衣饰生活习气和中原不同。
柳宗元说,柳州城有水路通往外界,这里的人们穿着奇异的服装,说着当地的方言,自己仿佛是到了其余的国度。
这里的侗族人,用竹叶包盐,拿着在集市上交易,他们吃的是随身带着的荷叶包饭。
那么唐朝的洛阳,白居易也吃荷叶包咸鱼,为什么在广西柳州,柳宗元会以为惊异呢?
这是由于这里的荷叶包饭,肯定和北方地区不同,更类似粽子,便是将荷叶包裹米饭,系缚好,放在蒸笼或者水里煮熟,随身携带,而险些大家都有,大家都吃。
实际稽核粽子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古代越人在山林水泽间生活,产生的饮食,南方景象热,用竹筒,芭蕉,荷花叶子包裹米饭,用以祭神和食用。
柳宗元到了柳州,这里的侗族人还保留着这种生活办法,荷叶或者芭蕉叶包饭,是生活中的饮食习气,是侗族外出人们的主餐主流,大家都如此,看起来壮不雅观,才有如此惊异。
“岸旁燎火莫阑残,须念儿郎手脚寒。
更把绿荷包热饭,前头不怕上高滩。” 南宋 · 杨万里 竹枝歌七首 其五
杨万里江西人,曾经在广东做茶盐提举,深谙民间疾苦。
行在水中的船家和船客,以水上运输,搏击风浪,行越险滩而得到生存,每每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父子承职。这里写了一个父亲对付儿子深切的关爱和鼓励。
他们夜晚宿在河岸上,冬天里点火夜宿。
老父亲守着篝火,半夜里还在给孩子做来日诰日的饭,用荷叶包着热饭,并放在火边保温。
那么广东的十仲春,有没有新鲜的荷叶呢?大概率是没有的,但是这里说绿荷叶包着热饭,是指的干荷叶。船家在辛劳的风浪生涯里,也积攒了履历,锅碗瓢盆固然有,但是洗刷养护在船上,耗力费时,且如果是在险滩猛水之间,只怕做饭的功夫都没有。
那么准备荷叶包饭,以备路上饭点免饿,是经济实用的快餐。
儿子来日诰日就要带着满载货色的船,去上行冲过险滩,老父亲想着孩子手脚冰凉,后半夜用荷叶包饭,并放在火边保温,是欲望自己的孩子,醒了就有热饭吃,留足身体的动力,去冲击险滩。
而且父亲的欲望朴素深情且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吃饱饭,不怕前头的险滩恶水。
这是寒冬尾月的十仲春,父亲的深情,朴素动人。
“野岸江村落雨熟梅,水平风软燕飞回。
小舟送饷荷包饭,远旆招沽竹酝醅。”元末明初 · 高启《江村落即事 》
这是明朝南方的梅雨时令。实际上仲夏也是农人十分辛劳的阶段,由于水稻的插秧养护,就在这一时段,而树木中,杨梅,黄杏,桃子,枇杷,荔枝,也成熟于此时,农田须要人力耕耘,果实须要人力采收。而梅雨时令,也正是饭菜随意马虎腐败变质之时。很可能早上做的饭,中午就变质了。辛劳的农人靠什么坚持身体的能量?
和蔼的家庭,会有女主人或者母亲做好饭菜,用荷叶打包,叫子女送往田间地头,而南方多水泽河汊,驾着小船送饭,是江南夏季的生活场景。那些辛劳的农人,吃到家里送来的荷叶包饭,更有力气和动力和地皮要收成,要希望。如果农事顺利,他们会收工后,就近在简朴的村落庄酒家,喝口竹叶酒。
荷叶和竹叶都有祛湿利水的功效,算是对身体的食疗和保护吧。
荷叶包饭,用荷叶打包各种生活鄙吝物,成为古代生活的日常,故而有了“荷包”的说法。身上可以容纳小物件生活用品的喷鼻香囊口袋,就叫作“荷包“,这个词当代口语中还在用,现在常日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和钱包。
比如,你的荷包鼓起来没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古诗五首里的鸳鸯荷花: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