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是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全文如下: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
·王爷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
·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
·熟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为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
·故王爷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
·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
·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
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
·论安言计,动引贤人。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
·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击败北山,殆去世潼关。
·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落。
·况臣驾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
·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
·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势不可惜,势不可惜,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俯首为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落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去世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