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节日 09 仲春二日(唐 李商隐)音乐:思玉 - 古诗词里的节日

"仲春二日"唐·李商隐音乐:主播孙迪 - 古诗词诵读及学习

仲春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春风日暖闻吹笙

仲春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

⑴仲春二日:蜀地风尚,仲春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东风。

⑶笙:一种管乐器。
它是用多少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⑷花须:花蕊,因花蕊苗条如须,以是称为花须。

⑸柳眼:柳叶的新苗,因新苗如人睡眼方展,以是称为柳眼。

⑹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成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⑺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墨客陶渊明的字。

⑻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⑼游人:作者自指。

⑽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悲惨。

译文

仲春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东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光阴。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鉴赏

诗的首句“仲春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觉得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朝阳,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便是那笙声,也彷佛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湿润,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喷鼻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觉得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想熏染——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
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打仗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想熏染,这一联则是故意寻春、赏春了。
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残酷色彩。
但这一联不仅抒写墨客对俏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
花、柳是没有人的觉得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朝阳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发布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落去了生命春天的墨客形成光鲜对照。
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个中透露出的隐痛。
墨客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出生与凄苦心境。
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转写长期寄幕思归。
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
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
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墨客连归隐躬耕的最少物质条件也没有。
“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韶光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楚。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分外感想熏染。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悲惨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以是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太息。
本是作者主不雅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弯曲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出生之悲的诗篇,每每以深奥深厚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措辞,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
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俏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出生,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措辞表现宛转弯曲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墨客。
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间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善于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来源:逐日一首古诗词 微信"大众年夜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