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名篇很多,但最为我们熟知的,除了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恐怕便是这首《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里除关雎以外最长情的剖明作品开篇就是经典传唱千年

实在,很多人并不能背下来这整首诗,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却是耳熟能详。
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意境,另一方面,便是由于根据琼瑶小说《在水一方》改编的电视剧《在水一方》,尤其该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在上世纪90年代,是那么的深入民气,传入大陆,迅速唱遍神州。

和琼瑶的其他小说主题一样,这也是一个爱情故事。
主人公杜小双是个孤儿,仰人鼻息住在朱家,和朱诗尧相爱。
两个人的爱情缠绵悱恻,凄凉伤感,再加上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在水一方》,凄美哀婉,许多人亦把《诗经》中的这首《蒹葭》也授予了悲哀的情调。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在古诗文的意象中,秋和愁是牢牢连在一起的。
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民气上秋”,这该当是对秋愁最著名的论断了。
以是,多情的林黛玉慨叹“秋风秋雨愁煞人”,“草木摇落兮而天下秋”,秋的哀婉真是难免。

但是,就像春天有早春和暮春一样,秋日也有春秋和深秋的。
早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个时候并不美,人也谈不上舒畅。
而暮春时节,东风和煦,杂花生树,这才是春光最美时。
秋日则正相反。
深秋寂寥,肃杀,令人生愁。
而初秋不然,它就像那暮春一样可爱。
暑气消退,天高云淡,那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秋日;那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日。

而这首《蒹葭》写的正是初秋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古人沈德潜说它苍凉弥渺,今人吴开生说它景致凄清,琼瑶和邓丽君更是把它的哀婉演绎到了极致。
那么,在美好的初秋里,在苍苍的蒹葭中,所展现的爱情故事,真的那么哀婉吗?

蒹葭,常日理解为芦苇,它是指有芦苇,但不但是芦苇,它是指水边苗条的水草。
而“白露为霜”这句,则点明时令——秋日,秋日的白露时节,已经是白露凝成霜的时候。
古人云“白露时晴朗湿润,多微风”。

白露一样平常在阳历的玄月上、中旬,在我们黑龙江,这时还是很舒爽的,还不见萧瑟和寒意,何况秦地呢。

这样的时节,是不会生秋愁的,谁的心情会不好呢?而“苍苍”、“萋萋”、“采采”,三个赞许词汇,那都是形容水草丰美的样子,那是兴旺的绿意,那是让人欢悦的丰茂的绿意。
“萋萋”非“凄凄”也,正是琼瑶把它改成了“凄”,顿然平添了无限的悲惨。

景致自然是乐景了,那么情绪呢?白露时节,景象宜人,小伙子与爱慕的姑娘在宜人的时令里,在俏丽的秋色中约会。
他寻寻觅觅,溯流而上,而姑娘便是总也“追不到”,却也不消失落,总是“宛在水中心”,这让小伙子追求的道路添了些许怅惘,这也便是爱情中的小插曲,谈不上哀婉,更没有那般断肠。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地,在初秋的时令里,一对青年男女,约会在水一方求之不得。
而这“蒹葭苍苍”和“蒹葭萋萋”,不是苍凉的,不是凄冷的,而是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的。
姑娘也不是谢绝小伙子,而是和他捉迷藏,让他“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但姑娘并没有离开,她是“宛在水中心”,“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正如《射雕英雄传》中古灵精怪的黄蓉,她在约会时不也这样戏弄过淳厚的郭靖吗?这便是青春男女的有趣而又纯洁的爱情。

《诗经》的时期,是康健的时期,《诗经》时期的爱情,有着初秋时令“晴朗湿润,多微风”般的爽净,有着《蒹葭》蕴含的纯情美好。

作者:蒹葭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