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语文熟年,深知当下教语文之难。非学语文之难,而是改变眼前学语文办法之难。然友生中仍有感兴趣者,故不揣猥琐,以谈天办法或谓跑火车办法,读诗品画聊语文,不为考试,仅图一乐,读之略长些微知识可也。
本日从一首古诗《浮萍兔丝篇》提及,作者是清代施闰章。“施闰章”很许人也?您可能会摇头,没听说过。但他有一个有名的学生----蒲松龄,您一定听说过。没错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便是这位施大人的得意学生。
施闰章(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这位施大人在清朝初年的官场和文艺圈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闲话少说,回归正题,我们来看这首《浮萍兔丝篇》。首先看题目,“浮萍兔丝”可能很多人不知所云。很多时候看不懂,并不是看不懂笔墨,而是不明白笔墨背后的文化!
古人写诗可以直呈其事,但更多喜好取象比类,这种传统上溯《诗经》时期已然成风。而这也正是中华文化渊源博大的地方。“浮萍、兔丝”分别是两栽种物,前者常见,先来说它。水中浮萍,无根底,随波逐流,常比喻一种漂浮不定的生存状态,如文天祥的诗“出生浮沉雨打萍”,杜甫的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以及由此产生的“足迹”“萍梗”“萍飘”“萍寄”等词都含有随处奔驰,行无定止之义。由此,你会明白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为什么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寄萍老人”,以及近代著名报人“邵飘萍”名字的含义。
再看“兔丝”,也作“菟丝”,这种蔓生植物,最大特点便是茎苗条,喜缠络于其他植物上。于是古人很早就用它来比喻寄托他人的征象。而在男尊女卑的时期无疑“菟丝”成了妻妾的代称,如《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那么“浮萍”“兔丝”结合在一起,作者所写内容大抵可以猜出一些。果真,在引言里答案解开。
引言: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值其故夫,一见恸绝。问其夫,已纳新妇,则兵之故妻也。四人皆大哭,各反其妻而去。予为作《浮萍兔丝篇》。
原来一位将军见告作者,他的部下曾经打劫过一个妇人,带着出生入死。一次这位妇人创造了自己的前夫,而前夫所娶的老婆恰又是这个妇人现任丈夫的前妻。说的有点儿绕,但事情却是真实而令民气酸的。(这段笔墨里须要把稳的词语有“既数年”里的“既”,……之后。“值其故夫”中的“值”,碰着。有一首叶绍翁的诗,题目叫《游园不值》,意思一样。“恸绝”,嚎啕大哭。文言色彩很浓,但很好,学习文言要长于记住并迁移利用这类依然有生命的词汇。)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浮萍寄洪波,飘飘东复西。兔丝罥乔柯,袅袅复离披。
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浮萍语兔丝:离合安可知?
健儿东南征,立时倾城姿。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
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长跽问健儿:毋乃贱子妻?
贱子分已断,买妇商山陲。但愿一相见,永诀从此辞。
相见肝肠绝,健儿心乍悲。自云亦有妇,商山生别离。
我戍十余载,不知从阿谁?尔妇既吾乡,便可会路歧。
宁知商山妇,复向健儿啼: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
黄雀从乌飞,比翼长参差。雄飞占新巢,雌伏思旧枝。
两雄相顾诧,各自还其雌。雌雄一时合,双泪沾裳衣。
头八句采取了《诗经》的比兴手腕,先说人生如“浮萍”“兔丝”一样,飘忽必定,难以捉摸,但有分也会有合。这里“兔丝罥乔柯”中的“罥”,你想到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高者挂罥长林梢”一句了吗?“袅袅”既可写烟气,也可状植物柔弱妩媚。“离披”则专指植物下垂、摇摆、参差之状。从第九句开始写这个故事。“健儿”便是战士、士兵。我们本日还管运动员为“运动健儿”。下边描写与引言里的阐述有些出入。序里写“打劫人妻”而诗文中只写前夫无意间创造了他俏丽的前妻。揆诸全诗该当是战役导致两对夫妻失落散,而非故意抢夺而成悲剧。以是引言中言明“李将军言”,墨客更多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态来看待这场人间悲剧。
诗中“倾城”是描写女性俊秀的典故,《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寧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本日“倾国倾城”已是一个针言了。“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是写这名女子的娇羞,用纱巾之类饰物掩住容颜,但顾盼之间仍显出娇媚的神色。而前夫无意间瞥见竟然也吃了一惊,估计是以为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哪里蹦出这么个大美人?但同时又迷惑不已,怎么这个女子长得那么像个谁?并且越看越像。于是他禁不住去问“健儿”,许是健儿很生气,“胡说!
老子的女人咋成了你老婆,你给我滚!
”这个男人就“长跽”,长跪不起(这个“跽”在教材《鸿门宴》里涌现过)。可以想象一个大男人跪着另一个男人面前,或许还痛哭流涕“求求您,就让我见她一壁吧,我和她缘分已断,而且我也又组织了家庭,绝无毁坏你们家庭的意思。只求见末了一壁,我也就歇心啦!
”(这里“毋乃”即莫非,难道不是之义,常见的文言反问词。“贱子”是自称。“分”是多音词,发fèn,意思估计、料想。“陲”本义边界。“垂”为花叶下垂之形,引申出下垂或偏远之义。如“睡”眼睑下垂也,打瞌睡儿是也。“捶”向下击打。“锤”捶打之物。乃至“椎”“槌”也可以同源视之)
或许是耐不过这个大男人的“哭诉”,“健儿”赞许妻子与其相见。昔日的夫妻一见面,那场面作者只用“肝肠绝”三字高度概括,读者此处可自行脑补一下(同学们可以写一段相见时的场面描写,绝好的练笔机会)。见两人哭得如此伤心,健儿一旁也良心创造,悲从中来。“心乍悲”一个“乍”字,尽写人性的闪光之处,孟子所谓“恻隐之心”,此之谓欤!
于是,前夫备述自己也已重新组建了家庭,十多年的戍边生涯,岂一个“难”字了得。(“路歧”是为了押韵而调换位置,可否遐想到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学习古汉语遐想十分主要,它可很好地沟通新旧知识。)
谁知,他仨人正在哭哭啼啼,惊动了前夫的现任妻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她竟是那位“健儿”的前妻:“复向健儿啼。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箕帚”本义簸箕和扫帚,古代妇女居家的紧张事情之一,以是“执箕帚”就指代妻子。)下边作者又来一段类比,以鸟喻人,(有木有遐想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里末了的写法)故事终极以两对夫妻重新坠欢重拾而结束。作者不作过多评述,只陈述其事,但其厌恶战役,渴望和平的欲望已宛然可现。清人沈德潜在其《国朝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状古来未有情事,以比兴体出之,作汉人乐府读可也。无书无笔,人不敢道一字。”我们以为也是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