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天天古诗词  唐诗李商隐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心不在焉,早已惘然。
读者只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随意马虎在脑筋里浮现。

注释

(1)锦瑟:装饰富丽的瑟。
瑟:拨弦乐器,常日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仲春,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别号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外洋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赏析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表明家彷佛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端,生来就如此。
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绪,该是多么哀伤。
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墨客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墨客分歧凡响,别人只三弦、五弦,而墨客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
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旧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去世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墨客的梦景,不复成寐。
迷含迷失落、拜别、不至等义。
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墨客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
墨客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伸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墨客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遐想的,实不多见。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
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目前回顾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
对付一样平常普通人,每每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无所作为而仇恨无穷。
但资质聪敏的墨客,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预言家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落。
这便是墨客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生平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来来往低徊,传染于人者至深。
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去世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死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
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去世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