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中国人总会以独占的办法,用传统文化诗词展望来年,彼此祝福。
习近平总布告曾在不同场合揭橥主要讲话,引经据典,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让我们一起在新春之际,反复习近平总布告这些用典,感悟诗词之美,勉励彼此,接续奋斗。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文明是推陈出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
连续不是结束、更不是僵化,而因此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期间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耸立于世。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寻衅、勇于接管新事物的无畏品质。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漫谈会上的讲话

【原典】

时习之丨致新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释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三个“新”字,本义是指沐浴撤除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常常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始终如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改造。
“创新”一词即来源于此。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哀求人们以一种改造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提高的步伐。

将沐浴引申为精神上的洗礼、风致上的修炼,在中国文化中比较普遍。
古之贤人,欲养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洁体,如《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
《礼记·儒行》也称“儒有澡身而浴德”。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

(编辑:万鹏,设计:刘圆圆)

(资料来源:《习近平用典》第一辑、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