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就为大家整理一些散文、诗词里的吃,他们形象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让我从初中影象到了现在,边上课边吞口水。

“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平常食用,一样平常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便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这篇散文让我们多少人想尝尝高邮的鸭蛋。

蔡澜的《学会浅尝二字》“豆那么眇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统统细节。

梁实秋的《哑舍谈吃》“我所谓桶子鸡是指那半大不小的鸡,也便是做“炸八块”用的那样大小的鸡。
整只地在酱油里略浸一下,下油锅炸,炸到皮黄而脆。
同时另锅用鸡杂(鸡肝、鸡胗、鸡心)做一小碗卤,连鸡一同送出去。
照例这只鸡是不用刀切的,要由跑堂的伙计站在门外用手来撕的,撕成一条条的。
如果撕出来的鸡不足多,可以在盘子里垫上一些黄瓜丝。
连鸡带卤一起送上桌,把卤浇上去,就成为爽口的下酒菜。

那些文章诗词里的吃食

除了当代散文还有古人的诗词也表示“食”。

《猪肉颂》出自宋代苏轼

原词: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清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寄胡饼与杨万州》出自唐代白居易原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喷鼻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漫沼春笋诗》出自宋代黄庭坚原诗: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喷鼻香饭,便是江南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