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将去,又一年将来。
农历的新年自古便是辞旧迎新的日子。

岁,上古是木星的名字,叫做岁星,十二次在天空中的轨迹变革为一个大周期,一岁便是一年。
最早的夏朝,便是这样定年。

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年头,便是年的开始,也是根据木星的变革而来。

不过到了汉朝,因此正月月朔为年的开始,农历的年纪沿用至今,已经两千多年。

岁暮岁月感怀古诗八首急景凋年急于水安得长绳系白日

年纪是韶光的人工划分和记录,充满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聪慧。

“岁已莫矣。
而禾不穫。

忽忽兮若之何。
岁已寒矣。

而役不罢。
惙惙兮如之何。
”先秦晏子岁莫歌(《诗纪》作齐役者歌。
)先秦 ·

春秋时期的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一年将尽的时候,齐王赐宴,并且庆祝他的宫廷建筑进展良好。

在酒过三巡之后,晏子助兴舞蹈,他唱着徭役口中的民歌。

又到了一年纪尾啊,而禾苗还没有收成和种下。
我们该怎么办呢?

又是一年寒冷已经来了,而我们在这里劳役不能回家,心里忧闷无法。

晏子唱了三遍,这是最早的为农人工代言的大臣。
齐王听了,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停下了建筑宫廷。

那么这里的岁暮很显然是指的农历十月,禾田正是收成的时令,不能让粮食都烂在地里吧,寒冬即将来临。
齐王怕也是担心统治不稳。
民以食为天,不能断了公民的活路吧。

汉朝正月为年头,自然十仲春便是一年的年底和岁暮。

一年即将过去,有庆典有欢笑,自然还会有由于天寒而感到的悲哀冷落。
尤其是贵族的门客门。
这些人由于人口增殖分开了地皮,靠着读书投靠贵族做幕僚,他们每每寄托在主人身边,得到生存和出路。
有富贵者,也有贫贱者,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便是背井离乡,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和从容。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心淹留兮恫慌忽。
” 汉 · 淮南小山《招隐士》

又是到了一年的岁暮,主人们去深山探幽打猎,滞留着这些人。
如果主人们不回来或者有意外,等待他们的是又一场艰辛的找寻事情。

明明知道这些王孙,不是人生和情绪的寄托,但是又能如何?一想到深山豺狼虎豹,可能会吞噬主人,内心的忧患已经丛生,让人坐立难安,心猿意马。

这些游子内心的流落感,在他乡,在仰人鼻息的忐忑里,分外清晰。

而这也成为了岁暮感怀诗的开始。

除了何不食肉糜的昏聩的贵族和不谙世世的天真孩子,每一年即将过去,那种现实的忧患都会留在普通人的心上,或深或浅。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眄睐以写意,引领遥相希。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汉朝《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汉朝末年是一个战乱流落的时期,人口锐减,盛世倾塌。
那些为了生存外出的游子,不能返乡,乃至身上的冬衣都只能姑息,乃至竟然没有。

又是一年将要过去,天上的雪云密布寒气浸人。
能够立足的地方肯定不是华美的房屋,野草窝棚,潦倒柴门,能够听见草丛里凄厉的冬虫,做末了的悲鸣。

寒风已经越来越厉害,身上却还是单衣,期待有朋友来看他,伸长了脖子,那又能如何。

他的朋友鲜有富贵,更多地和他一样,或者竟是去世了。

这没有什么稀奇,汉朝人口壮盛的时候达到6000多万,到了晋朝初年,锐减到不敷2000万。
这么多人口消逝,是战役和战役带来的次生灾害,饿去世,病去世,冻去世,生命何其凄凉短匆匆。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季更变革,岁暮一何速!

晓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选录

同样是汉朝末年的这一期间,一个游子滞留在北方的城市,无钱返乡,他站在他乡的城楼上眺望。

寂寞而高大的冬天的城墙,表面是旷野北风,秋草多绿,也暗示着这一带荒坟连绵。

四季是这样无情的变革,光阴是这样的连忙,越到年尾,越能感想熏染人生的短匆匆和无常。

从此岁暮成为人们感叹生命和流年的一个具有分外含义的名词。

一岁的末了,是一年将要沉沉落幕之时,本身带着悲惨暮气。
生命大约也是如此。

岁暮不仅代表一年的最尾,也代表人生岁月的尾气。

而且后来的诗词,为了避开岁暮这种带着伤感气息的词,用岁晚,残腊,残冬,晚冬来替代四季的这一阶段,

那么标注岁暮的诗词,也每每是着重在一年之末的人生感怀,岁月流逝。

“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西晋 · 傅玄《九曲歌 》

一首诗,或者有更多的句子,但是经由韶光和岁月的淹埋,只剩下这一句。

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的岁月名诗,出自这里。

这句诗是须要详细解读的。

岁莫便是岁暮,你看那莫字,这天落草丛,也便是薄暮了。
岁莫便是一年薄暮。

景迈何意?景这天光,这天影的意思。
古代的日晷计量太阳照射立柱落下的影子。
这影子不断变革,显示着太阳的轨迹和韶光的流逝。

日影快速的变革,这里肯定是有生理上的飞速变革感的。

到了一年纪末,心里觉得那韶光真是在飞奔,那太阳的光芒在万物上黯淡。

怎么能够有以条长绳捆住太阳,不要让它行走啊。

这是苍凉的岁月流逝之感,在一年热闹的年底新年中,在仓促中更加分明。

由于过了一年,人就老了一岁。
向着去世亡靠近,光阴无法挽回。

读懂了这个含义,再来看李商隐的那首诗里的“一杯春露冷如冰”,是不是有其余的悲哀感。
年过了,便是春天,可是对付敏感生命流逝的人来讲,这样的春天,再美,也如冰一样流逝人生和温度吧。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寓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 东晋 · 陶潜《癸卯岁十仲春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是陶渊明寄给同族弟弟的诗。
陶渊明本来可以做官,却辞官回到田园,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吃这个苦总要有个情由。

陶渊明给的情由在这里。

又是一年寒冬,要过年了,这里是最冷的晚风,终日下雪,这里没有市井的声音,到处洁白一片,寒风吹动襟袖,家里非常简陋,我看着天空的大雪,四面茫茫,并烦懑活。

我瞥见古代的书中,总有那些刚毅的人,分歧流合污恪守内心。

我虽然不能和他们比,但是乐意守着贫寒,玉成自己的心愿。

我不愿意出山做官的情由就在这里。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陶渊明是个隐士,他为什么隐呢,说他性本爱丘山,这是一个方面,其余一个方面,也是他看够了东晋官场的阴郁和腐败,用古代隐士的自苦来表达对现实的绝望吧。

实际陶渊明一贯密切不雅观察着东晋的政治变革,他并非不闻世事,而是至心希望晋朝变好,比如他的朋友庞参军,可能参与政变,他却写诗乐意他成事和保重身体。

只是东晋没有适宜陶渊明有作为的官场生态,反而将贫寒的隐居写得有条有理,让后世神往。

“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

门无宿客共谁言,暖酒挑灯对妻子。

争知寿命短复长,岂得营营心不止。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去世。
”唐 ·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其二 和自劝二首

岁暮有个针言,叫做急景凋年。
见于白居易的这首诗。

比如张爱玲在《对照记》里谈她的中年人生“ 然后韶光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
持续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这显然是指的岁月急匆匆吞噬着年华那种匆忙感,生平很快会过去。

在白居易这首岁暮感怀诗里,急匆匆的光阴流走,让一年凋落到尾声,岁月流走就像水一样无情和仓促,当然在这首诗里,显然是指一年的即将过去,但也暗含着生命短匆匆的含义。

在一年纪末,半夜敏感于岁月而睡不着,心情沉闷,爬起来煮着热酒,点上灯火,看着妻子和孩子熟睡的样子。

白居易为什么心有惆怅呢?由于半月间,他就走了四个朋友,他们没有度过这个年终,生命停滞在一年纪末。
目睹去世亡是震荡的,让人重新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有的人无知无畏地活着,有的人永久离开。

新年对付成年人来讲,苍凉大于喜悦,意味着生命会越来越短,人生的变数随时可以遇见。

但是也正是人间的温暖灯火,让人在感叹抒怀之后,连续前行,为了那灯火下妻儿真实的容颜,那尚在人间的朋友。
欢哀并存,才是成年人过年的真正滋味吧。

“尾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
无比况,

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
休怅望。

瑶林即日堪寻访。
”宋朝欧阳修《渔家傲·尾月年光如激浪》

正是知道岁月无情,人生都是单程车票,以是岁暮的感怀是真实的,无需压抑,感怀抒发之后,辞旧迎新,人生和生活还是要连续,由于人间有人间最动人的温暖和人情美。

欧阳修这首岁暮词,真实大气。

尾月的光阴便是彭湃的波浪,敦促着人向前,向前又是跨过一年。

寒冬的雪云是那样的纷扬无情,云垂四野,雪花如柳絮飞扬。

人间的离去,恰在这岁月交替的关口,怎么不忧伤?

来,让我们好好饮酒,思念青春,青春一去不返。
但是抒发归抒发,咱们也不能过分的沉溺和回望吧?

岁月虽然仓促,友情长存。
过不了两天,我们还要约着踏雪寻梅,总要在岁月中留下最美的相知和安慰啊。

欧阳修的诗,大气现实,深奥深厚明丽。
不否认岁暮带给人的岁月悲怀,但是更看重破解的办法,那便是此生永恒冷暖共守的情意。

长绳系不住白日,但也并非人生处处急景凋年,人间的温暖从古至今便是战胜岁月和苦难的法宝,以是年的意义,在于温暖相守,在回味往事,感伤岁时之后,是泰然面对新的未来和春天。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