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炬曾经陪伴人们

度过了无数个漫长的夜晚。

秉烛夜谈,畅快淋漓。

留下了无数随处颂扬诗词歌赋

古代烛台能有多美绝美撩人超乎你的想象

↓↓↓

“今夕复今夕,共此灯烛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缄门开烛炬红。

若不是这些经典之作

我们也未可知因烛火衬托意境,

更让诗中氛围显得如此恰到好处。

不过,有烛火就离不开烛台

这一期来分享古代中独具匠心的烛台。

▲唐代巩县窑白釉双龙灯台 |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烛台——历史悠久的照明器具

约重新石器时期起,远古先民们便将涂抹了油脂的树枝作为火炬用以照明。

后来这种火炬也称为“烛”,孔颖达在注疏《礼记·曲礼上》中的“烛不见跋”一句时便曾说“古者未有烛炬,惟呼火炬为烛也”。

▲古中山国

烛台作为古代照明器具,历史十分悠久,战国秦汉时就有铜灯烛台,《楚辞》:“室中之不雅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

▲西汉·铜羊灯 故宫博物院

▲东周铜灯 湖北出土文物

汉代有陶烛台,三国两晋时磁质烛台涌现,有羊形、狮形、兽形等,唐代墨客皮日休《夜会问答十》曰:“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
早期烛多用动物或海洋生物油脂制做。

▲唐 白釉莲瓣座烛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灯具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古代灯具包括各种材质的油灯、烛台和彩灯三大范畴。

烛台在承托安插烛炬的办法上形成三种基本样式:一是中空筒管式;二是孔穴式;三是立钎式。

▲清乾隆款画珐琅五供冰梅开光花果纹烛台 故宫博物院藏

▲西晋·瓯窑青釉辟邪烛台 温州博物馆(中空管筒式)

前两种样式多见于晋唐宋期间,后一种样式在明清期间涌现的较多。

烛台——发展进程及工艺造型

大略的烛台,便是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讲求的,会铸造成各种工艺造型。
不乏多层的烛台,点满烛炬后,犹如银花火树,光芒残酷。

材质有银、铜、铁、锡、木、瓷、瓦等多种。

▲汉 朱雀灯 河北博物馆

▲宋 莲座鱼跃形青白釉瓷灯 江西省博物馆藏

据考古资料,在春秋期间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涌现,《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
结合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涌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

经济繁荣的唐宋期间,人们更讲究生活的品位,纵然这天常用器也要做得非常精细,于是烛台就不再是单一的生活用具,还兼有了更多的艺术不雅观赏性。

进入南北朝期间,烛炬遍及利用,烛台伴随烛炬而生,二者相辅相成,就像鱼和水一样离不开彼此

魏晋南北朝期间还涌现了不少青瓷烛台。

▲南朝·青釉覆莲座烛台 | 伦敦艺术博物馆

▲隋 青釉盘龙烛台高 22.8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

隋唐,制做烛炬成为盛行,同时产量也有所增加,彩绘红陶、三彩、瓷、铜、石刻、金银等多种材质的烛台在当时均颇为盛行,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仕女手上的烛炬

望野博物馆曾展出过唐·铜仕女烛台。

▲唐·铜仕女烛台 望野博物馆 藏

底径13.2 高31.5

该件铜制烛台,由灯盘、仕女和承座三部分铸接铆链组成,全高31.5厘米,底径13.2厘米,中间仕女呈托举状,工艺制作风雅、人物仕女刻画生动。

唐代佛教盛行,莲花瓣状的烛台也很常见,烛台的利用场景乃至扩阔到敬拜礼佛,婚礼宴会等。

隋唐的白色烛台与三彩烛台紧跟时期潮流成为当时的爆款。

▲唐·三彩烛台

三彩烛台,烛台分高下两部分,上盘小,下盘大,中间承以起弦圆柱,圈足外撇,上盘中央立杯形烛座;通体施蓝、黄、绿、白彩釉,底素胎无釉。

▲唐代巩县窑白釉双龙灯台 |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隋-唐早期 白瓷莲花人像烛台 玫茵堂藏

这件现身于2016年佳士得喷鼻香港春拍的一件“隋-初唐白釉象形烛台”以1916万港元成交,虽是修复器,但有藏家说其代价仍远在成交价之上。

▲ 隋-初唐 白釉象形烛台

喷鼻香港佳士得2016年拍卖

成交价:1916万 港币(约合 1609.4万 公民币)

象背驮六朵莲花承烛座,承烛座中部以莲花叶蔓相联结,莲花为座,稳稳托住,看似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连。

此件为多管式烛台,较之单管式烛台来说能够点亮更多的烛火,但工艺上也更繁复和难度倍增,雕塑瓷器在所有陶瓷制品中也都只占少数。

▲元 龙泉窑青釉花口书灯 2019保利拍卖

成交价:391万元

还有2019年保利拍卖中的“元代龙泉窑青釉花口书灯”,其烛盘设计与唐代白釉莲瓣座烛台相似,不过龙泉窑那件为花口,烛盘似一朵盛放的花朵,烛火摇荡时,吐露燃于花蕊深处的晚喷鼻香,也颇具匠心。

明清期间的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代价。

烛台上面或铸造,或雕镂,或彩绘,或以倒模工艺铸造出各种纹饰,集实用性、工艺性、不雅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

▲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清乾隆 青花海水缠枝莲纹烛台

▲故宫博物院藏 清 · 画珐琅缠枝花卉之烛台

▲故宫博物院藏 清 · 仙鹤式烛台

随着历史的进步,烛台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从大略的铜器到华贵的唐三彩,再到饰纹精美的明清烛台,每个朝代都有其鲜活的特色,解释古人在看重实用的同时也对外不雅观设计很存心,小小的烛台亦反响了古代用具的发展史。

ps:想要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大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期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