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鹍(1753—1814年),字震暘,别字海槎,初号啸楼,晚号铁船,浙江金华人。
元鹍出身寒门,世代为农。
由于家贫,五岁那年,靠祖父接济,入塾读书。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中乡试。
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中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后,留京官工部主事。
酷爱吟昹,“为诸生数十年,及成进士,官工部,须发苍然,偃仰一室,悲忧愉乐之境,一寓之于诗”。
阮元称其“博驭文籍,约以性灵,朗鬯如李白,质直如元结,奔泻如任华,悭违如刘叉,幽阻如李贺,修洁如姚合,孤往如方干”。
其推挹乃至。
著有《铁船诗钞》《燕台杂咏》存世,是清代乾嘉期间主要墨客。

《七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一部探索七律诗体流派、沿革的选本,选辑跨度,始自盛唐杜甫,历中唐、晚唐、北宋、南宋、金、元、明初、明中期,而终于晚明,相称于是一部梳理七律诗体演化的诗史。
方元鹍于七律诗流派作过博识研究,借助于选辑、点评,表达其诗学见地,供后人创作七律借鉴。
《指南》分甲、乙二编,甲编首有方元鹍自序,强调“律以杜为宗”。
故二编皆首选杜诗,视为七律诗“样式”。
方氏概括杜律两种类型:一是“排比铺张,雄浑赡博”;一是“清劲流转,朴实萧疏”。
后人学杜沿袭此两类型,衍生风格迥异的流派,且作为此书选辑依据。
二编非并时编刻,乙编只对甲编所作补益而已。

但是,王维、陶岘、崔颢、李白、刘长卿等人,几与杜甫并时,所选律诗,不见得是学杜之作,且风格互异。
方氏用意,在于指斥“摹拟”。
如选崔颢《黄鹤楼》“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之诗,点评云:“前散后整,结意宽然,意兴所至,不关造作。
青莲效之,固无谓。
后人必推此为三唐第一,亦小儿强作解事也。
”视为唐律中绝品,无人可及。
李白仅选二首,都摹拟崔作。
点评《登金陵凤凰台》云:“缩《黄鹤》前四句为两句,然不如崔诗之生趣远出也。
”点评《鹦鹉洲》云:“此首摹崔诗,却故意趣,但芳洲之树,终觉添设,不及‘白云’句之自然。
结句意竭,远不如崔。
”选此三诗,用意相称明确:诗是不能摹拟的,即如高手李白,也相形见绌,难及原创妙境,且每况愈下。
选宋代郭功甫《凤凰台次李太白韵》一首,点评云:“功甫与王荆公登凤凰台作此诗,援笔立成,一座尽倾。
”方氏不言其摹拟太白,但云“援笔立成,一座尽倾”,是绩学所致,与因循摹拟完备不同。
殖学深厚,工夫纯熟,至及所用,如颖脱而出,无雕饰痕迹。
大概用以界定何者为创新、何者为摹拟。
书名“指南”,本意即在于此。

方氏以为唐人学杜七律,以李商隐最为著名,《指南》选其诗二十首,点评云:“少陵后,义山当为一大宗。
其雄伟工丽,亦出少陵,特意少词多,难免不免迷闷凑砌之病,读者分别不雅观之可也。
”如点评《杜工部蜀中离席》云:“前四句拟杜逼真,五、六空衍无意,结语尤纤佻不称。
”他如批评《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二句:“日角、天涯,年夜小不伦,终非佳对。
”批评“于今腐草无萤火”一句:“‘腐草’二字添设,今亦不应,遂无萤火也。
”批评《马嵬》一诗:“本传只言海上蓬莱,摭入邹衍大九州,添设次句,俗。
三四太衍,结殊失落文体。
”方氏对李义山评价不高。
宋、元往后,义山西崑体盛行,如杨亿、刘筠等,“挦摭义山字句,镂错成章,于篇法句意,多不求连贯”。
如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去世讳文成食马肝”二句,虽后世称道不置,方氏以为“上句指穷兵,于求仙亦不相属也”,算不上是佳作,也是一味贬斥之意。

七律指南及其诗学思惟

方元鹍反“摹拟”,与其以“真”为本色的诗学思想互成因果。
方氏以为作诗如交友。
“诗无真意羞存稿,友不厚交

黄庭坚是学杜最成功者,尊为江西诗派之祖。
方氏云,“山谷学杜之一体,磨炼刻苦,别成一家,遂开西江宗派。
然其诗脱去路子,为时世妆者,多不喜之。
东坡所谓‘如蝤蛑江珧,柱格韵绝高,不可多食。
’此公论也”。
又云:“山谷诗实清而腴,后人徒得其粗疏,失落其雅鍊,西江派遂堕入恶道。
”所谓“恶道”,指徒学杜形式,凑合词语,全不管意思,江西诗派流于此弊。
如曾几《荔子》:“异方景致鬓成斑,荔子尝新得破颜。
兰蕙喷鼻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
绝知高味倾瑶柱,未觉丰肌病玉环。
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
”点评说:“首句‘景致’‘鬓斑’不贯,四句‘在’字欠熨贴,五、六工而雅,结又暗昧不针言。
大约茶山诗系先有一联佳语在胸,而先后足成者。
”《指南》选江西诗派作者不多,评价高,多视如反面之作。

“真”又在于写景“清明”“真切”,读之赏心悦目,如亲临其景。
点评张蠙《题华严寺木塔》云:“写景清切,不作落廓语。
唐人登览诗皆如此。
”点评苏轼《这天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云:“篇法从老杜化出,而不摹其调,此坡公高于黄、陈处。
”点评陆游《登赏心亭》云:“气机流动,音调慨慷,耿耿之怀,不忘君国。
此种诗于杜亦称详细。
”诗若不“真”,景物不明晰,如堕云雾,即是“落廓语”。
吕本中始倡江西诗派而宗山谷,无不拼凑之病。
如《孟明田舍》:“未嫌衰病出无驴,尚喜冬来食有鱼。
往事高低孤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
茅茨独倚风霜下,稉稻微收雁鹜余。
欲识渊明只公是,迩来吾亦爱吾庐。
”点评云:“‘衰病’与‘出无驴’不贯,三句凑,六句‘微收’二字不当,七句拙,亦不贯下。
”险些被批得一无是处。

方氏批评最为激烈者,即明代中晚期的“摹唐”诗,尤其于前、后七子如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李攀龙、王世贞、宗臣、谢榛等人之作,皆鞭笞之不遗余力,径斥之为“伪诗”、“诗奴”。
方氏云:“学诗慎勿为诗奴,寄人门户随指呼”(《学诗》)。
没有灵性、个性而一味摹拟他人,皆可斥之“诗奴”,其诗即“伪诗”。
李东阳开生硬“摹唐”、“学杜”恶习,至李梦阳至高无上。
李梦阳是前七子“摹唐”领袖,选其诗十首,“掊击尤甚,一首中几无完句。
然论而存之意,在正变具列,宜忌并陈,待学者之自寀趋舍为得”。
点评《谒陵》云:“起句、五六句真乃婴儿学语。
割其句,袭其调,并其惓惓忠爱之私,而亦似之。
所谓学叔敖之衣冠,而并摹其声音笑脸也。
”点评《秋怀》(其一)云:“此即何大复所谓木革之音,如摇鞞铎者。
‘回顾可怜’,割杜句,恶劣。
”点评(其二)云:“句句拆洗少陵,读之失落笑。
‘调羹’,凑。
‘一愁无’,不针言。
”点评(其三)云:“虽云‘摹杜’,其一种猛憨躁急之气,实杜所无。
‘诗人误国空谈’,唐语也,加一‘里’字,则小儿语矣。
对句尤杂凑。
”后七子以李攀龙为首,选其诗也十首,点评《送赵户部出守淮阳》:“于鳞七律酷摹李颀,格调可不雅观,词华亦美,但气脉多不连贯,句意亦欠清晰。
十篇以外,句重字复,底里尽见矣。
”点评《怀子相》云:“‘中生桂树’,用淮南《招隐》。
‘江上梅花’,用《落梅曲》。
桂树何以卧病而生?梅花何以怀人而落?此种诗骤看似佳,细按难解,学之遂成暗昧不清之病,贻误不浅也。
”七子祸害后人,特举陈子龙为例,云:“此君瓣喷鼻香七子习气尤深,所选《明诗》纯是门户之见,乃矜诩格律,漫为高论。
以文之殆,犹辨狂水之淄流,刻蛙部之商羽者与?”其言辞之峻,于此可见一斑。

方元鹍以自己创作履历告诫众人:“今人自今古自古,莫把古人支门户。
”(《题研道人诗卷》)好诗不是摹拟出来的。
直抒胸襟、无矫揉造作之痕、独具风格者,方为“真诗”。
如戚继光,本非以墨客称,点评《盘山绝顶》云:“无意求工而生趣勃勃。
”徐渭以“本乎情”,直抒“灵性”而不以“摹唐”为事,选其作十首,云:“天池野逸情奇,别具风骨。
或谓其诗才麄黠,为雅人所少。
然比于七子之伪诗,十篇一律,固昂然鸡群之鹤矣。
”则推挹之至。

总之,《指南》对付初涉律诗者,是部指示门径的佳作,方氏的诗学思想、论艺特色值得发掘与探究,本文聊为引砖抛玉,望学术界多关注一下方元鹍。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8日 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