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象鼻山却差点变成“朝阳岩”?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将桂林的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象鼻山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景不雅观之一,它那酷似大象取水的形态,早已成为了桂林的城市象征,印在了无数明信片和旅游纪念品上

你敢信吗?这座如今有名遐迩的象鼻山,在历史上竟然差点被改名为“朝阳岩”!
而这统统,还得从南宋期间两位大文豪——张孝祥和范成大提及,他们一个才华横溢,任性洒脱;一个严谨负责,一丝不苟,两人由于象鼻山的名字,在桂林的山水间展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笔墨官司”,也为这段历史增长了一份别样的传奇色彩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张孝祥与“朝阳亭”#

花桥史读桂林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话说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年仅23岁的张孝祥一举夺得状元,成为了当时文坛一颗刺目耀眼的明星,这位张状元不仅才华出众,写得一手好诗词,而且性情豪迈,落拓不羁,颇有点魏晋绅士的风范

几年后,张孝祥被朝廷派往桂林担当地方官,来到这山水如画之地,他自然少不了要四处游山玩水,探求创作灵感

有一回,张孝祥与好友张仲钦、朱元顺等人相约游览象鼻山,张仲钦时任广西提点刑狱,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在当地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酷爱山水,工具鼻山的景致更是赞不绝口,恨不得每天都来此打卡

当时,象鼻山下的水月洞还没有如今这般出名,洞口也只有一座简陋的茅草亭,张仲钦每次来此,都只能席地而坐,难免有些“有失落身份”

当地一个叫了元的和尚见状,为了巴结这位贵客,便主动提出要捐资在洞口建筑一座新亭,方便张仲钦前来嬉戏,张仲钦自然乐于接管,但他也留了个心眼,故意没有立即给新亭子命名

原来,张仲钦和张孝祥是多年的好友,他知道张孝祥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喜好为各种亭台楼阁题写匾额,于是,他便想借此机会,请张孝祥为新亭子题个雅号,一来可以彰显自己的品味,二来也能让新亭子沾沾状元郎的文气,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几个月后,新亭子建筑完毕,张仲钦特意约请张孝祥前来“验收”,酒足饭饱之后,他便“不经意”地向张孝祥提起新亭子还没有名字的事情,希望他能帮忙想个好听的名字

张孝祥向来落拓不羁,也没多想,便满口答应下来,他环顾四周,只见新亭子恰好朝向东方,每天清晨都能沐浴在第一缕阳光下,于是,他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了“朝阳”二字,并阐明说:“此亭面朝东方,逐日可迎朝阳,故名‘朝阳亭'”

张仲钦听了自然是心花怒放,连连夸奖张孝祥起的名字寓意深刻,既突出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又暗含着如日方升的美好寓意,同行的朱元顺和郭道深也纷纭附和,对张孝祥的文采赞不绝口

就这样,水月洞旁的新亭子就被命名为“朝阳亭”,而张孝祥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的“朝阳”二字,也为日后象鼻山的“改名风波”埋下了伏笔

####“你改名我反对!
”:范成大与《复水月洞铭》#

韶光一晃,几年过去了,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另一位大文豪范成大来到了桂林,担当静江府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成为了桂林的“一把手”

这位范大人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比张孝祥大六岁,也是进士出身,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建树,尤其善于写词,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与张孝祥的豪放不羁比较,范成大的性情则显得更加严谨负责,乃至有些“吹毛求疵”,他看不惯官场上的各类陋习,也看不惯那些为了附庸风雅而随意变动地名的事情

范成大来到桂林后,听说了象鼻山被改名为“朝阳岩”的事情,顿时就有些不肯意了,他特意来到象鼻山下,仔细不雅观察了一番,创造水月洞的景致确实幽美,洞内水波荡漾,倒映着天空中的明月,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与“水月洞”这个名字十分贴切

而“朝阳洞”这个名字,虽然也说得过去,但总以为有些牵强附会,而且与水月洞的景致并不符合,更主要的是,范成大认为,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不能随意变动,更何况是为了谄媚权贵而改名,这在他看来切实其实便是“文化毁坏”!

于是,范成大决定为水月洞“正名”,他挥笔写下了《复水月洞铭并序》,并命人将这篇铭文刻在了水月洞的西侧石壁上,与张孝祥的《朝阳亭记》遥遥相对

在这篇铭文中,范成大首先肯定了水月洞景致的幽美,然后话锋一转,对张孝祥改名一事进行了绝不留情的批评,他把张孝祥改名说成是“一时燕私”,意思是说他只顾着和朋友吃吃喝喝,却忽略了地名的严明性

他还搬出了“邦人弗从”的情由,说当地老百姓根本就不认可“朝阳洞”这个名字,大家还是习气称之为“水月洞”,范成大义正辞严地宣告,要规复水月洞的旧称,并且“百世之后,尚无改也”,一副“谁敢再改,我就跟谁急”的架势

就这样,张孝祥和范成大,一位是当朝状元,一位是文坛年夜师,两人由于一个洞的名字,在桂林的山水间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笔墨官司”,他们的作品,也为后人理解这段历史增长了一份意见意义

####“我心忧国无人知”:从张孝祥的桂林诗词看其心境#

实在,如果仔细研究张孝祥在桂林期间的诗词作品,我们就会创造,他之以是会如此“草率”地为象鼻山改名,或许与他当时的心境有关

张孝祥虽然年少成名,但他的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性情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各类阴郁,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屡遭排挤打压,来到桂林后,他虽然身处山水之间,但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建功立业的年夜志壮志,渴望能够像古代名将一样,驰骋疆场,为国家效力

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暂时留在桂林这个“大后方”,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壮志难酬的苦闷,让他只能借酒消愁,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饥肠得酒作雷鸣,痛饮狂歌不自程,坐上波澜生健笔,归来钟煽惑严城,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

在这首诗中,张孝祥用“痛饮狂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又用“伏枥壮心”来表明自己并没有放弃空想,仍旧渴望能够为国家效力

大概正是由于心中始终顾虑着国家大事,张孝祥才没有心思去细细品味桂林的山山水水,他来到象鼻山,也只是应朋友之邀,随意题了个名字,并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赋诗作文,留下千古名篇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与《念奴娇·过洞庭》#

离开桂林后,张孝祥的仕途依然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随处颂扬的诗词作品

个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作于张孝祥被贬官,途经洞庭湖时,词中,他以洞庭湖的浩瀚景致为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平,同时也展现了其高洁的品质和豪迈的气概

词的上阕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绰象:“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浩瀚的湖面,沉着无波,一叶扁舟流落个中,更显其微小和孤独

在这看似孤寂的景象背后,却隐蔽着词民气坎深处的波澜壮阔,他并没有被面前的困境所击倒,反而以更加积极乐不雅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词的下阕则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心声:“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岭表经年”,指的是词人在桂林任职的经历,在那段韶光里,他虽然壮志难酬,但却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质,正如那“孤光自照”的明月,不与世俗与世浮沉

“肝胆皆冰雪”,更是将词人高尚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纵然身处困境,他也依然心怀开阔,光明磊落,正如那冰雪一样平常纯洁无瑕

《念奴娇·过洞庭》是张孝祥词作的顶峰之作,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词中,他将个人情绪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许,都融入到了词句之中,读来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

####结语#

张孝祥和范成大,这两位南宋期间的大文豪,由于象鼻山的名字,在桂林的山水间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人理解那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而象鼻山,这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活化石”,依然悄悄地矗立在漓江之畔,用它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天下各地的游客

END

值班编辑丨母丹

值班编委丨陈小东

你以为象鼻山叫“朝阳岩”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不雅观点~

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涉及低俗等不良勾引。
如有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韶光删除内容。
如有事宜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变动。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