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

下 卷

十二侵

歌对曲,啸对吟①。
往古对来今②。
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③。
勤三上④,惜寸阴⑤。
茂树对平林⑥。
卞和三献玉⑦,杨震四知金⑧。
青皇⑨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⑩。
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⑪;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⑫。

诗词启蒙|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 车其磊注释

【注释】

①啸对吟:啸:撮口作声。
东汉许慎《说文》:“啸,吹声也。
”吟:咏叹,诵读。

②往古对来今:往古:古昔,从前。
来今:现今,现代。
今有针言“古往今来”,指从古到今。

③远浦(pǔ)对遥岑(cén):远处的水岸。
浦,水边,水岸。
隋诸葛颖 《奉和出颖至淮应令诗》:“遥村落含水气,远浦澄天色。
”遥岑:远处陡峭的小山。
岑,小而高的山。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④勤三上:典出北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立时、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构思)尔。
”三上:指立时、枕上、厕上。

⑤惜寸阴:珍惜韶光。
语出《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去世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寸阴:比喻短暂的韶光。
《淮南子·原道训》:“贤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落也。
”按:“禹惜寸阴”之事,西晋皇甫謐《帝王世纪》及《晋书·祖纳传》亦有所载。
《帝王世纪》:“尧命(禹)以为司空,继鯀(gǔn)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
”《晋书·祖纳传》:“纳好弈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
’”

⑥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⑦卞和三献玉:指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王,三献而两刖其足,卞和乃抱玉璞哭于楚山下之事。
详见本书下卷“八庚 ”第二段注释⑦。

⑧杨震四知金:典出《后汉书·杨震传》:“(杨震)举茂才(即秀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古县名),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拜见。
谒,读yè),至夜怀金十斤以遗(赠给)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名臣。
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
为官公道耿介,不接管私人拜托。
后因上疏直言时政之弊,触犯权宦,遭到罢免。
还乡途中,饮鸩酒自尽。

⑨青皇:又称“东皇”“青帝”,传说中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南宋黄公度《雨后行花圃》:“买卖遍宇宙,尽托青皇恩。

⑩“白帝城高”句:语出唐杜甫《秋兴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
东汉初公孙述据此筑城,自称“白帝”,故以为名。
暮砧(zhēn):薄暮时捣衣的砧声。
此言“急暮砧”者,是说“薄暮时捣衣的砧声很紧”。
砧,捣衣石,此指捣衣的砧声。

⑪“绣虎雕龙”二句:绣虎:三国曹植才思横溢,号为“绣虎”。
宋曾慥《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
”绣,谓其文采富丽;虎,谓其才华雄杰。
后遂以“绣虎”喻指才华横溢、文采华美的人。
雕龙:战国时齐国辩士驺奭(shì)长于润色文辞,若雕镂龙纹,人称“雕龙”。
后喻指能对字句精雕细琢而文辞幽美的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人名,战国时齐国人,好以“五行阴阳”之说阐明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盛衰存亡)之术迂大而闳辩,奭(即驺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人名,战国时齐国人,为人博学多才,风趣多辩。
髡,读kūn)久与处,时有得善言。
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轂过(烘热车上的油膏,使流油以润滑车轴。
比喻言语流畅风趣。
过,通‘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用具)髡。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彩笔:用南朝江淹之典。
详见本书上卷“四支”第一段注释⑤。

⑫金针:针的美称,不一定实指用金制成的针。
《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时招金针,拟貌舞凤飞鸾。
”或谓,此处之“金针”用“金针度人”之典。
唐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采娘)七夕夜陈喷鼻香筵祈于织女。
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采娘曰:‘吾织女,祈何福?’曰:‘愿丐(乞,求)巧耳。
’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
”后遂以“金针”比喻秘法、诀窍。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交给,递给,引申为传授、传给)人。
”按:此处之“金针”,但取一样平常之阐明即可,不必强行掘其典故出处,如若不然,恐不合句义之外,亦且有夹缠不清之失落矣。

【译文】

歌与曲相对,啸与吟相对。
古昔与现今相对。
山头与水面相对,远水与遥山相对。
欧阳修在立时、枕上、厕上勤奋构思,大禹爱惜每一寸宝贵的光阴。
茂盛的树木与平原的林木相对。
三次献玉的卞和曾经抱玉哭泣,认为有“四知”的杨震武断拒受贿金。
早春时司春的青皇用温暖的和风催发了芬芳的花草,薄暮时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才子们在窗前挥笔作文,施展出“绣虎雕龙”般的文才;佳人们在帘下引针穿线,描刺出青鸾彩凤样的图案。

登对眺①,涉对临②。
瑞雪对甘霖③。
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④。
耻三战⑤,乐七擒⑥。
顾曲对知音⑦。
大车行槛槛⑧,驷马聚骎骎⑨。
紫电青虹腾剑气⑩,高山流水识琴心⑪。
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⑫;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⑬。

【注释】

①眺:望,往远处看。

②涉对临:涉:趟水过河,泛指渡水。
临:到,至。
今有针言“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③甘霖:应时好雨。
霖,本义指久下一直的雨,后泛指雨。

④交浅对言深:交浅:交情浅。
言深:深谈,说出心里话。
语出《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已而请其罪。
服子曰:‘公之客独占三罪:望我而笑,是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持重)也;谈语而不称师,是倍(同‘悖’,悖礼,无礼)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客曰:‘不然。
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平常的议论)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⑤耻三战:指春秋时鲁国曹沫为将,与齐战,三战三败,失落地五百里,沫以为耻,后齐、鲁会盟,沫执短刀劫齐桓公,强制齐桓公答应“尽归鲁之侵地”之事。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落败。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的地方以和。
犹复认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短刀劫齐桓公,桓公高下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强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尽数归还侵略鲁国的地皮)。
既已言,曹沫投其短刀,下坛,北边就臣子之职,色调不会改变,辞令如顾。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能。
夫贪蝇头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国,失落天地之援,比不上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⑥乐七擒:指诸葛亮征南夷,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开释,终极使其心悦诚服,不复背叛之事。
事见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引《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 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不雅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不雅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同‘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后遂以“七擒”或“七纵七擒”比喻长于利用策略,使对方心折。
按:诸葛亮七擒孟获之事,《三国演义》中也有精彩的记载,虽为小说家之言,亦不妨聊备一说,翻阅怡情。
读者可自行察看。

⑦顾曲对知音:顾曲: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三杯酒。
爵,雀形羽觞)之后,其有阙误(缺误,缺点),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后遂以“顾曲”“周郎顾”等作为通达音乐之典。
知音:通达音律。
典出《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后遂以“知音”喻指心腹好友或能对作品做出深刻而精确的鉴赏的人,以“高山流水”作为知音相赏或乐曲高妙之典。

⑧大车行槛槛(kǎn kǎn):语出《诗经·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毛毡,此指车上的帐篷。
毳,读cuì,兽的毛皮)如菼(tǎn,青绿色的荻,此形容车篷的颜色)。
”此二句意为大车奔驰声隆隆,青色毛毡做车篷。
大车:古代用牛拉货的车。
槛槛:车行声。

⑨驷马聚骎骎(qīn qīn):语出《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此二句意为驾驶着四骆马车,马儿跑得轻快。
驷马:同驾一车的四马。
驷,古称同驾一车的四马或由四马所驾的车为“驷”。
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⑩“紫电青虹”句:“紫电”“青虹”皆古代宝剑名。
西晋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天子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 明于谦《秋兴用陈绣衣韵》:“黄鹄摩云壮气增,青虹贯斗剑光腾。
”或言“紫电”“青虹”皆形容宝剑的光芒。
从句义来看,后一种阐明较为恰当,故取后义。

⑪“高山流水”句:详见上文注释⑦。

⑫“屈子怀君”二句:详见本书下卷“四豪”第三段注释⑫。
极浦:迢遥的水滨。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东汉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
”泽畔:水泽边。

⑬“王郎忆友”二句:详见本书上卷“十灰”第二段注释④。
扁(piān)舟:小船。
按:王徽之居山阴,访戴逵于剡,而此言“访山阴”,乃用典之误。
另,卧雪乃安贫清高之典,用于此处不切。
又,卧雪乃静态,“访山阴”为动态,岂有一边卧雪一边出访者乎?此句颇为杂凑。

【译文】

登高与眺远相对,渡河与临水相对。
合时的好雪与应时的好雨相对。
君主欢畅与民众安乐相对,交情浅与言谈深相对。
曹沫三败于齐后心以为耻,孟获七次被擒后甘心归降。
周公瑾能听出琴曲中涌现的缺点,钟子期能听出琴音中蕴含的情志。
牛拉的货车行驶时发出槛槛之声,驾车的四马奔驰时速率十分疾快。
瞥见宝剑腾耀出紫电青虹般的光芒,听出琴音蕴含高山流水的优雅情志。
楚国大夫屈原怀想国君,孤独地行走在远浦泽畔对风悲吟;住在山阴的王徽之思念好友,在雪夜坐着小舟乘兴而往。

【译者简介】

车其磊 作家、学者、特约撰稿人。
已出版原创作品《叨教,这里是江湖吗?》《未老白发诗》和译注作品《王国维词评注》《父子宰相家训译注》《文心雕龙译注》《声律启蒙译注》《笠翁对韵译注》。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正/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