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一首《菩萨蛮》,很简短,但是写了一比较可爱的姑娘。
这姑娘也没做啥大事,便是问他的男朋友:“你说,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没想到那男孩子是个钢铁直男,直通通地说,当然花好看。

姑娘生气了,把花揉碎,劈脸打了过去。
料想姑娘的表情是撅着小嘴,一顿足转身走了,说不定还骂了一句:木头!

原词是——

那些不出名但却幽默让人笑哭的诗词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檀郎,便是古代姑娘心中男朋友的代称。
诗词里常用。
由于魏晋时有一个叫潘岳的帅哥,帅得可以让天下女人都去不雅观看,而且喜好他的女孩子们都很和蔼,很像现在的明星粉丝,“手挽手围之”,顺便往潘岳的车里扔水果——不是打,是给他吃的。
潘岳小名便是檀奴,姑娘们见了他总是喊,檀郎(或檀奴),娶我!

于是,这个词就变成意中人的代称了。
檀郎的用途可多了,唐代女子彷佛略能驾驭男子,比如韦庄词中有“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
” 好吧,这是狗粮。

李煜写檀郎,就跟这首词有点像了,姑娘们对男朋友都是娇嗔——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跟“碎挼花打人”也差不了多少。

姑娘们这种发嗔撒娇的办法在唐时该当很盛行,听说那时两夫妻斗殴,妻子把丈夫的腿打断了,唐宣宗听说了这件事,竟然笑着说:“这不是‘碎挼花打人’么?”

天子都知道,可见很流传。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讥笑裘千丈摘花采叶也能伤人的武功,也说“啊,碎挼花打人”。

后来明才子唐伯虎,照着这个词的意思,仿做了一首诗,意思没什么变革,只不过唐伯虎为这姑娘加了一句台词:你既然说花好看,今晚让花陪你睡。

说罢把花揉碎扔地上,转身走了。
诗曰: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话发娇嗔,不信去世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这肯定是袭取唐人词作的意思。
可惜,这词的作者,我们不知道名字。

这是比较浪漫的。

也有赤裸裸讽刺,让人笑罢既觉愤慨伤怀的诗词也不少。
元代也有一首,作者未知——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先生长西席下手。

这是讽刺贪得无厌的,贪官们自然也在讽刺之列。
意思很大略,能在根本没有的东西里面找东西——燕子嘴里夺泥巴、针头上刮铁、佛面上寻金。
可算是很毒辣了。

在鹌鹑的胃里挖豌豆、鹭鸶的细腿上劈瘦肉、蚊子肚子里找脂油,便是贪得无厌了。

以是作者只说了一句:亏先生长西席下手。

当然了,这种“先生长西席”们,自古至今,从来不缺。

也有一些苦中作乐的,比如这一句——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是唐大墨客韦庄《菩萨蛮》中的一句。
这一句是蛮洒脱的,呵呵两字不惟当代人呵呵,唐墨客也呵呵呀。

但当你看到高下几句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呵呵”,很让人呵呵了。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洛阳才子,他乡终老,也只能对酒呵呵了。

唐时,有一个不出名的人,叫李山甫(非北宋李山甫),累试不举。
诗也做了很多,文章也堪雄浑,但在才子浩瀚的唐,他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他有一首诗,非常故意思。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这首诗的角度很奇特。
最末一句,一个反问,别出心裁。
讽刺意味立即很浓。
由于唐中后期有很多和亲事件。
他就说,如果随便弄个姑娘过去就可以安定天下,那这些气概的将军用来作什么?吃闲饭的嘛?

也有些小肚鸡肠的,自嘲的同时,顺便谩骂侮辱别人,但是侮辱的很可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人,叫罗隐。
这个人很故意思,由于他是个考试狂,他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统共考了十几次吧,每次都考不上。
史籍中说他“十上不第”,算是由于考试落榜而入史的名人了。
后来他就躲避浊世归隐了。

之以是先容这人的背景,是由于这首诗并不仅仅是揶揄别人,而且也是自嘲,说透了,他把自己比成妓女了。

由于这首诗另有一个题目叫《嘲钟陵妓云英》,大概是十多年前,他遇上了一个妓女,两人喝得大醉酩酊。
当十多年后再见时,妓女还是在做妓女,自己呢?还是个穷光蛋。

以是,他说,为啥十多年了我没成名,你为啥也还没嫁人呀?——由于青楼女子对自己未来的抱负大概是从良嫁人,两人在一起时该当聊过这个问题,罗隐完事儿劝她从良,她说 OK——哦,该当是咱俩都不咋样,合该如此。

虽然可笑,但自嘲拉上一个妓女,彷佛胸襟好不了多少。

这些墨客词人,名头都不大,但都很诙谐。
实在有名的大墨客也诙谐,比如杜甫。

杜甫有一首绝句,可太诙谐了——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老子都活了半辈子了,秋至转饥寒,也没等到彭州牧您老人家何时救命呀?再不施加援手,我都老去世子了。

“彭州牧”,当然是个普遍的代称了。

比如辛弃疾,非常可爱。
他彷佛常常饮酒,喝醉了就犯傻,再把自己犯傻的景况写下来——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喝醉了,指着松树问我醉了怎么办?也不知是风吹松树,还是老辛眼花了,反正瞥见松树在自己面前晃。
醉人便以为松树要来扶他,反手一招“欲迎还拒”,推了松树一把,嘴里还说:滚!

我想,大概滚了的人,是老辛自己吧。

说了这么多正规的诗词,说一个不正规的。
不正规是说诗词跟平常的诗词不太一样,既不是绝句,也不是律诗。

这种诗,只有 17 个字,也称为三句半。
三句整的,末了一句只有两个字。
正好是这两个字,让诗的风格大变,诙谐陡起。

苏东坡的大名无人不知,很多人仰慕他,有一个仰慕他的人,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西坡”。
由于苏轼是东坡嘛。

此人当然也爱作诗。
当年太守为民求雨,天公不作美,没下雨。
于是他诗兴大发,作诗一首——

太守祈雨泽,

万民大喜悦。

昨夜推窗看,

见月!

太守祈雨半日,结果玉轮通亮,求雨活动当然失落败了。
哈哈。
太守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很没面子很生气,就叫他来问话。

太守也很故意思,一听此人号“西坡”,虽然不是东坡,但都是“坡”,该当有点才名,说不打你可以,但是你当堂给我作诗一首,饶你一顿打。

西坡来劲了,看太守在大堂上吃完饭,饭食很大略,灵机一动,作诗曰: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为官清如许,

米汤!

大人呐,你为官清如米汤呀。
米汤再清,还是有米粒的,该当说清如水嘛。
太守不高兴,让再作一次。
恰好太守夫人来送饭,西坡跪在地上,当然看不到太守夫人,只能听到声音和看到一双脚,于是作诗曰:

环佩响叮当,

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

横量!

当时以小脚为美,所谓三寸金莲。
这位太守夫人,三寸金莲是三寸金莲,但这是宽度,至于脚多长,就不得而知了。

太守大怒,敕令,把这刁民打一十八大板。
一顿板子打下来,西坡居然还有诗兴,作诗曰:

作诗十七字,

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

打杀!

太守心里那个火呀,直接发配边陲算求了。
发配出行前,西坡的舅舅来送他,两人抱头痛哭,西坡作分别诗曰:

发配到云阳,

见舅不见娘。

两人齐落泪,

三行!

原来他舅舅一个眼睛是瞎的,不能堕泪,以是两个人一起落泪,却只有三行眼泪!

人才!

诗词这么好玩,《唐诗 300 首》一定好玩,实在不须要多读什么阐明,读读就可以,即便是孩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