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河因水深色黑而名淄水。
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流经博山、淄川、青州、临淄、广饶,汇流小清河。
全长122公里,是山东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淄水千古流长。
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栽种渔猎。
每逢雨季,山洪爆发,巨涛滚滚,汪洋一片,触目惊心,使人望之生畏。
故《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开导淄河的传说。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劈开金鸡山,引来淄河水”的人们淄河上游修起了大坝,建成了太河水库。
淄河水出灌溉洞后,过土洞、钻石洞、跨渡槽,顺着总干渠、三干渠、二分干渠一起奔驰45公里,重新回到了淄河。
淄河水比原来多绕了11公里,灌溉了15.7万亩良田。
淄水长流……

在源泉镇泉河村落,淄河绕村落而过。

马鞍山下,淄河连续两个急转弯,形成了一幅”S”型的太极图。

一、烟波浩淼的太河水库

转载淄博的红旗渠太河水库干渠

太河水库,原名金鸡山水库,为纪念震荡中外的“太河惨案”而易名为太河水库。

1960年开工培植,1972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
水库设计最大总库容1、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7万亩,是全国大型水库之一。

当年的淄博市太河水库工程会战指挥部旧址依在,这颗红五星正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火红的年代。

“移”。
墙上“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巨幅标语让我们重温了当年培植者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

淄博师专老校长张福信的一篇《太河水库赋》,全景式的再现了太河水库的昨天、本日和来日诰日。

太河水库赋

鲁山北麓,重峦叠嶂,大坝凌空,揽淄水于胸,蓄亿方之琼浆,状巨龙出海,卧百里长虹,展千顷之粼光。
群山滴翠,浩波如烟;清澈见底,北国江南!
若夫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秋来水天一色,霞雁齐翔;夏抱洪峰巨浪,豪情万丈;隆冬冰封雪飘,更透妖娆素裹之红装。
晨曦水摇云晃兮,午照金流银淌;余辉尽染层林兮,月映满湖星光。
居聊斋之故里兮,平添无限之憧憬。
登顶不雅观望,明珠残酷;穿越时空,风雷激荡;妙哉寰球,碧波荡漾。
《管子》云:水者,万物之本原也。
淄河源于碌碡顶山东麓兮,归宿于小清河;大禹视数里之中波如漆兮,故谓之曰“缁水”。
淄河滔滔,滋百姓,润良田,启齐鲁之文明;淄水滚滚,毁村落落,冲稼穑,如野马之横行!
然水之患,何曾有人问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天呼地应!
举全市之力,打公民战役,修金鸡山水库,建亘古未有之工程!
库区民众,舍小顾大,离乡背井,首建奇功。
车辚辚,马萧萧,万民上阵,斩河劈山;淄河滩,扎营盘,红旗猎猎,热火朝天!
心系水库,脚踩万难;土法上马,攻关破险;三上两下,宏图大展!
抱崇山峻岭,负故都油田,高峡出平湖兮,库险高悬!
保安全,重上阵,万马战犹酣!
凝数十万民众之血汗兮,大坝巍然;溢洪道输水洞之配套兮,堪称典范!
环库四周,神韵腾升:马鞍山丰碑高耸,卧虎山呼啸雄风,青龙山逶迤苍莽,豹眼山八面威风!
库址所在,惨案惊动毛泽东!
为永志壮士兮,故以太河而更名。
库成蓄水,脚步未停;修渠筑槽,惠及民生。
总渠开工,风啸雪飘;数万民兵,各处豪杰!
喝令淄河三通兮,飞架桐古之渡槽!
民兵自有回天力兮,何惧困难之凿凿?姐捐躯,弟继续,一曲凯歌响大地,独立重生!
炮声隆,山石崩,战塌方,凿万米岩穴,巧夺天工!
骤雨急,山洪发,舍生忘去世,十六壮士化彩虹!
昆仑倒虹吸,飞跃红石岭;渠越胶济线,打通玉皇山;故都急盼水,潜龙穿山行。
四区百姓共饮水兮,颂时期之愚公!
解工业之困,润良田万顷。
然水库期长标低,除险加固,事大如天!
彻底根治,质量紧张。
高精尖云集兮,优质高效;创坝体砼防渗墙兮,谓之宝贝。
抗千年一遇兮,碑耸云霄!呈城市之氧吧兮,净百里之环境;除旷世之水患兮,惠子孙之无穷。
效益发挥,理念首位。
建管结合,铸造团队。
以人为本,铭刻心扉。
降旱魔,伏大水,万无一失,大显神威!
提升综合之功效,民众沾恩。
争先创优,出乎其类,誉全省文明之单位。
引太入张,世纪丰碑。
优质天然太河水,进万户千家,直透心肺,惊呼:尽善尽美矣!
昔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今众人云:壮哉太河水库,千秋伟业,残酷辉煌;妙哉太河水库,百姓福祉,万古流芳;圣哉太河水库,滋润津润众生,地久天长!

三十多年来,太河水库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水库最初设计的功能是蓄水防洪、保障下贱黑旺铁矿的安全生产,供应灌溉及工矿用水。
后来演化成为保护淄博锚链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公司、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和胜利油田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和上百万公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办理灌区的灌溉和人畜饮水。
地处鲁中地区的淄博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霸占水资源量仅335立方米,可供人畜饮用的优质地表水严重缺少。
上世纪九十年代,淄川区开始履行东水西调工程,太河水库每天向淄川区供应生活及工业用水2万立方米,受益人口69843人。
2009年8月28日开工的淄博市城乡同源同网饮程度安暨引太入张供水工程已于2011年3月9日完成主体培植,6月28日竣工,初步实施日供水5万吨,终极实现中央城区日供水10万吨。

太河水库东溢洪闸。
闸前,碧波荡漾。

太河水库泄洪闸。
闸后,渗水成冰。
除险加固后的太河水库,已经实现了高水位蓄水。

淹没在水面以下的太河水库灌溉洞。
洞长519.1米,洞径3米,由张店民兵团沣程度易近兵连1974年10月建成。

二、太河水库总干渠

在太河水库主题工程完成往后,1972年冬至1975年底,淄博市太河水库工程会战指挥部集中力量组织淄川、张店、周村落、临淄四个区的15000名民工进行总干渠培植。
1976年4月8日,总干渠建成并开始放水灌溉发挥效益。
总干渠从灌溉洞起,一起穿山岭,跨沟壑,经由13条土隧洞、7条石隧洞、20座渡槽,来到了位于临淄区边河乡的赵庄供水管理所,全长26.3公里。
淄博市城乡同源同网饮程度安供水工程输水工程项目总干渠改造工程对总干渠进行了防渗、覆盖和加固。
改造后的总干渠担负着向一干渠和二干渠供水任务。

渠首闸,是总干渠的第一个分水闸,也是全体灌区的第一闸。

后来培植的这座彩虹桥,是总干渠第一桥,也是灌区第一桥。

进水口处加装的不锈钢过滤装置。

淄川区太河镇东下册村落革命义士纪念碑,建成于2002年8月,背面刻着翟作瑞、邹大兴、翟作格、翟作新、翟作东、王加河、扬中平、邹方英、房师彬、赵砚江、闫传修10位义士的业绩简介。
太河水库总干渠两侧有抗日战役期间中共清河特殊委员会旧址纪念碑和东下册革命义士纪念碑。

总干渠沿东下册村落西弯曲蜿蜒北行。

张店民兵团1975年11月建成的桐古渡槽长480米,高27.7米,是总干渠上的第一座渡槽,也是现在全体灌区最高的渡槽。
桥头纪念碑上刻着渡槽名称、工程简介、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诗词。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命脉。
渡槽上的石刻:毛主席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一槽飞渡,万渠欢畅。
“昔日山下水”成为“目前天上河”。

总干渠出第一土洞,过西峪渡槽,进入南马鹿隧洞。
西峪渡槽,由淄川民兵团西河营1975年5月建成。
南马鹿隧洞由淄川民兵团淄河营1975年4月建成。

沿途,有数个这样的打水浇地举动步伐。

北马鹿隧洞由淄川民兵团田庄营1975年10月建成。
正在渠边制作炒豆的北马鹿村落村落民。

在北马鹿村落,总干渠从这盘石磨边经由。

位于北马鹿村落北的马鹿渡槽。
马鹿渡槽由淄川民兵团田庄营1974年10月10日建成。

渠下渠——在马鹿渡槽以北总干渠的下面还有一条小渠。
灌区,除了渠下渠,还有渠上渠、渠内渠、渠外渠。
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聪慧得到了充分的表示。

二号分水泄洪闸位于北马鹿村落以北总干渠与辛泰铁路交汇处。

过辛(店)泰(安)铁路,总干渠经赵家沟渡槽向西北进入一号石洞。

二号石洞和和三号石洞之间的总干渠与辛泰铁路并行。

五号石洞与六号石洞之间的总干渠拐向西北。

总干渠六号石洞出口。
六号石洞由淄川民兵团龙泉民兵营1975年9月建成。

太河水库总干渠出六号石洞,进入黑旺灌溉站。
一干渠经渠首渡槽西去淄川,总干渠向东北过黑旺沟渡槽、曙光渡槽、胜利渡槽后进入黑旺矿区。
一干渠的渠首渡槽,由淄川民兵团查王民兵营1977年5月建成。
黑旺沟渡槽由淄川民兵团龙泉民兵营1975年11月10日建成。

太河水库总渠的渡槽大都以所在地命名,只有曙光渡槽和胜利渡槽例外。
曙光渡槽由淄川民兵团查王民兵营1974年5月建成。

曙光渡槽石刻标示:上面是五颗红星和向日葵、麦穗,下面是大海上升起红太阳都具有非常显著地时期特色。

胜利渡槽由淄川民兵团黄埔民兵营1975年7月1日建成。

曙光渡槽和胜利渡槽之间是淄川民兵团黄埔营1975年5月建成的曙光隧洞。

位于黑旺铁矿厂区以东的这座无名渡槽,是总干渠上仅有的两座箱式渡槽之一。

车站渡槽的不远处,是用来安置采矿危险区居民而建的黑旺新村落生活区。
车站渡槽,由淄川民兵团淄城营1974年5月建成。

矿区渡槽,由淄川民兵团磁村落营1975年7月建成。

在矿区生活区,总干渠就从路下穿过

在黑旺矿区生活区和西坡村落之间,总干渠变成了拱形密封渠,这也是总干渠中唯一的一段拱形密封渠。

在西坡村落内,总干渠上有很多立柱。

出西坡村落,总干渠来到了横担岭前

总干渠经由横担岭渡槽进入7号石洞。
横担岭渡槽和7号石洞,由临淄民兵团边河民兵营1974年建成。

五号泄洪闸刻有当年的标语:红心引来淄河水,双手开出幸福泉。
开山劈岭干革命,修渠造福为公民。
五号泄洪闸由临淄民兵团齐陵民兵营1975年10月建成。

总干渠在虎尖山渡槽处来了个“U”型大转弯。

生活在总干渠边的人们。
临淄区边河乡南术南村落。

西太平渡槽南真个监控器。
沿途有19处23个这样的监控摄像头。

在总干渠上,有许多这样的标语。

西太平村落北西太平渡槽。
西太平渡槽由临淄民兵团皇城营1973年10月建成。

在南术西村落西,总干渠拐向西北。
西南2公里,便是传说中唐赛儿率兵叛逆的天国寨。

南术西沟渡槽,孙娄民兵营1975年建成。

边河乡坡子村落南超过总干渠的输电线路。

坡子沟渡槽,皇城民兵营1975年10月建成。

在边河乡袁上村落东北角,总干渠出袁上隧洞北去。
袁上隧洞于1975年5月建成。

闫下村落南的闫下渡槽,由临淄民兵团城关民兵营1975年7月建成。

闫下西渡槽下面,有一盘石碾。
闫下西渡槽由周村落民兵团南闫民兵营1975年7月建成。

临淄区边河乡瑟雅村落前横跨总干渠的公路桥

周村落民兵团南营营1975年10月建成的大寨土洞,是总干渠上的末了一个土洞。

站在金山顶上遥望,总干渠从东南方向的群山之间蜿蜒曲行,出大寨村落,经由赵庄渡槽,到达赵庄分水站。

长800多米的赵庄渡槽是总干渠上最长的渡槽,也是最长后一座渡槽,由周村落民兵团周村落民兵营1976年3月建成。

总干渠的终点。
南来之水流进赵庄分池塘。

赵庄分池塘。
西边为二干渠出水闸,中间泄洪闸,东边为三干渠出水闸。

经西边二号干渠出水闸,二干渠为中央城区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三、太河水库灌区三干渠

太河水库三干渠,西起总干渠渠尾赵庄分水闸,沿大金山、卧虎山至西张村落北三干渠管理所,全长4.977公里,沿途经过两条暗渠、十条土洞。
该工程于1976年11月动工,1979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放水开灌,设计灌溉面积7.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5万亩,占灌区设计面积的38.2%。

来水从东面分水闸左侧的闸门流出,进入三干渠。

为临淄地区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金山脚下的这座无名的五孔渡槽,是三干渠上的第一座渡槽。

在培植三干渠的石估中,我们创造了这些“石刻”珍品。

干渠流经之处,一派丰收景象

三干渠边,老大娘正在打水种菜。

在这里,三干渠转了一个弯,流进了1号土洞。

一号至五号土洞都是由边河民兵营1977年10月建成,一号至三号土洞都有刻记,不知为什么,四号、五号土洞却没有。

连接一号土洞与二号土洞的水渠。

三号土洞与四号土洞之间的干渠

四号土洞与五号土洞之间的干渠.

五号土洞出口处的分水闸和边河渡槽,由边河民兵营1977年5月建成。
这个分水闸也是三干渠上的第一个分水闸。

过边河渡槽,三干渠就进入了金山渡槽。

金山渡槽长90米,最大高度30米。
这座全体灌区最高的渡槽已于2008年9月17日下午4点30分垮塌。
我们只能从干系的志书中领略它的雄姿了。

2010年夏天,在金山渡槽的原址上建起了双管道倒虹吸暗渠。

水从出口处的防护网流出。
倒虹吸进水口和出水口处都有防护网。
防护网不仅阻拦垃圾,而且还能防止职员进入,发生意外。

流水进入二号暗渠。

2号暗渠的出口。
二号暗渠由当时的淮阳民兵营1977年10月建成。

连接二号暗渠与六号土洞的渡槽,由当时的淮阳民兵营1977年10月建成

六号土洞与七号土洞之间的深沟

九号土洞和十号土洞之间的崔碾渡槽是三干渠上的末了一座渡槽。

渠水出十号土洞,流向西张村落。

西张村落的卧虎桥是三干渠上的末了一座桥梁。

三干渠管理所全景。

四、太河水库灌区三干渠一分干渠

一分干渠由三干渠渠尾分水向西北穿越业旺隧道至堠皋林场,再向东至大武水库,全长13.358公里。
灌溉面积2.85万亩。
由于年久失落修,一分干渠损毁严重。
走完一分干渠,印象最深的便是那3座桥和3座各有特色的渡槽。

洋浒崖渡槽长65米,高12.3米,由王寨民兵营1977年5月建成。

由于常年不用,洋浒崖渡槽没有进行全封闭

一分干渠穿越洋浒崖渡槽后,进入淄博市双兴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厂区。

一分干渠边上的石灰窑。

大武民兵连1977年4月建成的跃进桥。

金岭民兵连1976年12月建成的双庆桥。

马家村落南一分干渠上的分水闸是一分干渠上仅有的两个分水闸之一。

一分干渠出贡山管理处东行。

过无名渡槽连续东行。

金岭村落南14米高的无名渡槽。

这半座渡槽,像一个巨大的“?”,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火红的时期的传奇故事。

一分干渠的设计终点——大武水库。
大武水库是1965年冬齐鲁石化公司为排放废水而建的水库。
大坝长125米,宽22米,库容量为39.4万立方米。
1975年因废水改道而干枯。
现在是华能辛店发电厂的煤灰排放场所。

五、太河水库灌区三干渠二分干渠

二分干渠,由三干渠渠尾分水向东北经十化建,过辛泰铁路后沿辛泰铁路东侧北行至王朱村落西北向东,经安里、渠村落、仉行入淄河,全长13.778公里,灌溉面积3.44万亩。
该工程1976年开工,1979年底竣工。

二分干渠出三干渠管理所,经两级台阶而下,远处就能听到瀑布般的轰鸣声。

丰收桥是二分干渠上的第一座桥,由城关民兵营1977年6月建成。

在西张村落北,二分干渠顺山坡呈12级阶梯而下。

过胜利渡槽进入十化建生活区。

胜利渡槽南真个分水闸是二分干渠上的第一座分水闸,分出的水被导入沟底。
可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不雅观景象。

胜利渡槽是二分干渠上的第一座渡槽,渡槽有12孔,每孔跨度10米,全长120米。

胜利渡槽高达26.6米,像凌空涌现的一道彩虹

落日照映下的渡槽和正在渡槽上闲步的人们。

被淹没的渡槽,也是差点被忽略的渡槽——联络渡槽,由敬仲民兵营1977年5月建成。

在十化建生活区四区的南侧,二分干渠被完备封闭,成为二分干渠上最大的暗渠。

二分干渠以完备封闭的状态穿越十化建生活区和厂区。

生活区内,这只老猫正趴在渠上享受着流水带来的清凉。
一旁的长廊内,牌迷们激战正酣。

二分干渠穿过辛泰铁路而出,又变成了明渠。

二分渠与辛泰铁路并行。

二分干渠内,流水泛出了朵朵浪花。

渠壁完备被杂草覆盖,行走十分困难。

二分干渠侧畔,玉米收成在即。

二分干渠上的提高渡槽,由当时的孙娄民兵营1977年5建成。

提高渡槽的南端建有个分水闸,这是二分干渠上的末了一座分水闸。

南仇火车西南侧的渡槽,超过南仇村落西的公路。
这是三干渠二分干渠的末了一座渡槽,也是全流程的末了一座渡槽。

这里又有一座双庆桥。
双庆桥,辛店民兵营1977年6月建成

二分干渠在这里变宽了。

在这里,南来之水掉头东去。

紧挨着二分干渠的化工企业。

二分干渠从王朱村落北路东再次掉头北去。

在二支渠的沿途,人们建起了很多大略单纯、实用的业务房。

渠内渠

三干渠二分干渠上的末了一座桥。

淄江路东侧的沉淀池。

二分干渠的终点。
淄水顺着管道进入太公湖。

六、太公湖

2002年9月,临淄区委区政府淄河综合管理第一期工程完成,蓄水150万立方米的太公湖建成蓄水,断流近30年的淄河再现碧水蓝天。

淄河水经由湿地流进湖区。
今日太公湖,已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七、淄河之水天上来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
连续四天的全流域强降雨使太河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库容剧增。
为了担保库区的安全,太河水库管理局开闸泄洪。
淄河之水沿着河道,浩浩荡荡,一起奔驰,于16日凌晨来到临淄。

淄水从开放的闸口彭湃而出,奔驰而下。

顺着导流渠进入淄河故道。

投入久违了的淄河母亲怀抱。

太河水库总干渠五号闸打开了泄洪闸门。
下泄的大水呈现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不雅观景象。

2011年的淄河

淄水流过满水桥,进入太公湖湿地。

由于在湿地受阻,淄水外溢到了湖边的人行道上。

309国道的淄河大桥下,浑水“捞” 鱼的人们。

出了太公湖库区,淄河水连续向北流去

淄河水流过济青高速公路,连续北去。

这次泄洪,在桥墩上留下了久远的影象。
而这些影象,彷佛也在发问:淄河之水天上来,下次是何年?

八 后记

2011年1月20日,我产生了徒步稽核太河水库干渠的想法。
1月25日,我冒雪踏上了太河水库三干渠二分干渠,开始了为期十个月的徒步考稽核活动,并先后拍摄保留800多张图片。
在稽核过程中,用235张图片形成了书稿《淄水长流》并三易其稿,终极形成了第四稿——定稿。
现将此稿揭橥,以此献给一起上陪伴我、支持我的亲人们和朋友们!

全程路线图

来源:齐风影韵拍照论坛,作者:日出东方,临淄人。

编辑:一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