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蒙学园:李商隐所处的时期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只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得到王茂之的看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由于王茂之是李党的主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非常失落意,这首《乐游原》正是贰心情忧郁的真实写照。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蒙学园:苍松下,我讯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环抱,不知他行踪。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怀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利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蒙学园: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长于在生活中创造诗情,存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响人性中的春晖,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墨客久别回籍,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繁芜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生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蒙学园: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分外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墨客内心的忧闷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蒙学园:《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美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磋商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蒙学园: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好创造安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活气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宁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由于事物抵牾着的双方,总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以是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把稳,正是以静为条件的。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蒙学园:墨客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驰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墨客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欲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便是要站得更高些,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由于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蒙学园:全诗洋溢着少年的激情亲切,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蕴藉。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每每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长于提炼这种素朴而范例的措辞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以是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盛行名歌是绝不奇怪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蒙学园: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乘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韶光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乘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蒙学园: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落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遇人不淑的仇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抵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蒙学园:墨客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述了一幅宁静寒冷的画面:不才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清闲寒冷的江心垂钓。墨客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六根清净,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情孤傲。实在,这正是墨客由于痛恨当时那个一每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抱负境界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