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谢逸

楝花飘砌。
蔌蔌暗香细。

梅雨过,萍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一天一首古诗词  宋词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
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译文

楝花飘落在台阶上,发出“蔌蔌”的轻微之声,一袭暗香轻轻吹来。
一阵梅雨刚刚下过,微风拂过水面,送来无限清凉。
情思随着湘水远去,美梦绕着青翠的吴峰。
操琴、读书困倦了,鹧鸪声响起,唤醒了南窗下休憩的人儿。

亲密的情意无人可以寄怀。
心中的幽恨又靠谁来排解。
在修竹之畔无解,在疏帘之内无解。
歌唱之余,尘土粘拂在团扇上;舞蹈之罢,风儿掀起衣袂一角。
恋人分散之后,一钩淡淡的月牙挂在天边,夜色凉如水。

注释

楝(liàn):落叶乔木,初夏着花。

蔌蔌:形容楝花落下的声音。

萍风:微风。

吴峰:浙江一带的山。

湘水、吴峰:泛指迢遥的山水。

袂:衣袖,袖口。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谢逸的一首咏夏景词。

“楝花飘砌,蔌蔌暗香细。
梅雨过,萍风起。
”上阕这四句是说,楝花飘落在台阶上,发出“蔌蔌”的轻微之声,一袭暗香轻轻吹来。
一阵梅雨刚刚下过,微风拂过水面,送来无限清凉。
这是写“景物之时序”。

“楝花”“梅雨”,点出了写作的详细韶光,即梅雨时节,此时江南的景象较为酷热。
但即便如此,也仍旧有俏丽的景致——俏丽的楝花落满了台阶,发出幽幽暗香。
梅雨一过,萍风一起,送来了无限清凉。
夏日的光阴,也变得温顺而美好,可惜思念的人儿却不在身边,这又是美中不敷吧。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这四句是说,情思随着湘水远去,美梦绕着青翠的吴峰。
操琴、读书困倦了,鹧鸪声响起,唤醒了南窗下休憩的人儿。
这是写“室内之景致”。

这里的“湘水”“吴峰”是指室内屏风上的画作。
一个“随”字,一个“绕”字,透露出一丝缠绵悱恻的隐秘情绪,表达了女子细腻柔情的一壁。
琴、书,作为女子的销夏之物,也暗示了闺中女子的日常生活。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
”下阕这四句是说,亲密的情意无人可以寄怀。
心中的幽恨又靠谁来排解。
在修竹之畔无解,在疏帘之内无解。
这是写“内心之孤独”。

“密意无人寄”,是全词最主要之处。
天下之大,心中有多少悄悄话,有多少柔情爱意,却不知道讲给谁听。
“无人”二字,透露出一种命定的凄凉,是孤独,是寂寞,是无助,亦是惆怅。

“修竹畔,疏帘里”之句,典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喜好用典,是谢逸的词风特点之一。
但这首词,用的并不算多。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这四句是说,歌唱之余,尘土粘拂在团扇上;舞蹈之罢,风儿掀起衣袂一角。
恋人分散之后,一钩淡淡的月牙挂在天边,夜色凉如水。
这是写“别后之相思”。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此两句与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词境附近,同是说“从别后,忆相逢。
几次魂梦与君同”之意。

歌舞不能解相思之苦,看玉轮都是“淡”的,看夜空都是“凉”的,再俏丽的夏天,短缺了心上人,统统都变得懦弱无力,黯淡无光了。

《词统》四字评价谢逸词:“标致隽永”。
纵览全词,雅洁清丽,蕴藉隽妙,深得花间词清新淡雅、情致深长之妙,可谓闺怨词之名篇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