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2 古代文学家(4-1)李白

首先,大家要明白,在古代,姓、氏、名、字、号这几个词,各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姓 和 氏

可以追溯到人类出身早期的母系社会。
那时候,每个部族都有着共同的女先人,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的涌现实在便是标识个体是谁生下来的,每个人都是随母取姓,因此,中国最古老的姓中有不少是女字旁,比如姜,姬,嬴等姓。

随着部族的不断扩大,部族内部逐渐分解出了不同的支系。
为了便于区分,每个支系因此有了自己的称号——氏。
比如说,商族(商朝皇室)的先人姓子,后来分解出殷,来,宋等氏。
而且氏的来源多样,可以来自先人,比如轩辕。
也可以来自先人的职业,比如巫,陶等。

古代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差异

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阶级特色。
古书《通志·氏族略序》里就提到: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由此可知,有一定阶级地位的人才有氏,比如司马、司徒便是脱胎于官位的氏,文、景、武是来源于先人谥号的氏,鲁、楚、秦是来自生活地点的氏。

在周朝以前,同姓不同氏的人是不可以结婚的,同氏不同姓才可以通婚,而且氏是只有贵族才有的东西。
直到秦汉,姓和氏才合并在一起,走入平凡百姓的家。
那时候,对付女性来说,姓氏比名字主要多了,称呼妇女的时候每每在姓的后面加一个“氏”字,比如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张氏,王氏等。

名 和 字

《礼记·檀弓上》上说:“幼名,冠字。
”这四个字很明确的解释了名和字的差异:当人在幼年时,父母给孩子起名;成年之后,行冠礼,才被赐予字。
《礼记·士冠礼》中有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这句话意思是名只能在家族长辈父母面前利用,当碰着同辈晚辈时就该用字了。
当有晚辈或同辈在人前直呼某人的名,那这便是莫大的不尊重了,这便是“直呼其名”的由来。

姓,氏,名,字都是来自于家族长辈。
古人以为这一点也不自由,于是,有些人干脆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名,这便是号。
唐宋的那些出名的文人,都喜好给自己取个号:白居易号喷鼻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取号是比较自由随意的,全凭个人喜好。

2015-27 诗词歌赋(4-2)东坡填词

姓、氏、名、字、号等这几个取名方法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礼仪文化的精华。
但是随着时期的发展,姓氏合并,只留名不留字,号也逐渐演化成网络时期的网名昵称,你怎么看这个征象呢?欢迎大家评论,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