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1910年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故里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秋,临行前,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治活动家西乡窿盛青年时期的诗略加修正,写了这首表达齐心专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的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薄中。
诗的首联,直接表示离开家乡要学有所成,不然就不回家乡,可以瞥见决心的武断。
诗的尾联,表达人的生平贵在奋斗的思想,人不一定就非要老去世在家乡。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踏遍青隐士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有了肚量胸襟远大的抱负和无限的革命空想。
字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直通了伟人生平的信念追求。
本日再看毛主席的诗词,这首四句诗或许能让我们在贯穿其生平的昂然诗意、磅礴精神中,找出发真个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