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如果说有那样一首诗,是写尽了这三重境界。诗词君最先想到的,是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短短22字,有人读出孤独,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敬畏,还有人读出“日月自往来,俯仰成古今”的苍茫与唏嘘。
02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间进士,曾任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造诣最高,尤长七律及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艺术上不务奇丽,风格豪健俊爽,骨气遒劲,流丽而有远致。有《樊川文集》。《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杜牧经由骊山华清宫(位于本日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时写的一组具有深刻讽刺意义的诗歌,紧张指斥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上骄奢侈靡、荒淫误国的行为。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大约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墨客通过供献荔枝这样一个细节,由小见大,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图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滥用民力、纵情享乐的荒诞行为进行了批驳。 03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在一代一代的王朝更替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王朝的兴废,其决定成分在于人,而不在于外在的物。“保民而王”“民贵君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民心向背历来是王朝兴废的终极决定力量。
04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紧张表现杭州的富庶与俏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邑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公民和安全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05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是唐代墨客杜甫的诗作。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述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激情亲切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津润万物的春雨。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十全十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墨客盼雨不雅观雨,愉快得睡不着觉。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往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06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这是一首抒怀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面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相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蕴藉隽永,随处颂扬,余味无穷。
07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寒山寺始建于502年,唐代名僧寒山主持建筑形成规模。千余年来五次被大火焚毁。末了一次重修是清光绪年间。寒山寺能保留至今缘故原由很大略,由于唐诗有一千古绝唱。落魄文人张继凭借一首《枫桥夜泊》,成为唐诗的封神之作。诗仙诗圣一辈子无数诗词都不如这位仁兄一辈子就一首诗词。
08武汉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是非常有名的中国三大名楼之一,有很多特殊著名的诗词耳熟能详。第一首比较有名的是崔颢的。
无论我们生活在任何一个城市,你要去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就当你去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会让你自己更有自满感,会让你理解这片地皮上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都涌现过什么样的人,他流淌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会让你更加爱这个城市,当你爱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就有归属感,当你爱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归属感它会授予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会滋养着你。 09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节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其所在职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是写出了居庙堂之高的名句,更加多了一份家国情怀。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篇文采飞扬,阐述自己平生与抱负,其实让人惊叹!
10绍兴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回籍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唐】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越中览古》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今属浙江省绍兴市)时,看到这里鹧鸪飞落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春秋期间吴越争霸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借此感叹嫡黄花、世事无常。 11宣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墨客李白的诗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意则是表现墨客生命进程中旷世的孤独感。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武断,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全诗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奥妙的构思,授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是墨客表现自己精神天下的佳作。
12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首联用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喜悦心情,“昔闻”二字,写出登楼之渴望;“今上”二字,见出如愿以偿的愉快。“昔闻”引出“今上”,自然关合题目。颔联描写登楼所见洞庭湖的壮阔景致,个中“坼”、“浮”二字最为奇警,古人誉之为“句中眼也”。此二句不仅刻画出洞庭湖的广阔,更写出它所具有的吞吐宇宙的气候。后二联写墨客登楼眺望后的感慨。颈联写登楼引起的出生之感,写出了墨客孤寂悲惨的情怀。“无”字与“有”字相对,一反一正,写出了墨客困顿的处境和凄寂的心境。尾联宕开一笔,另辟新境,由写个人出生之感转向抒忧国伤时之情。
墨客当时处境十分困厄,但他仍旧念念不忘国忧民难,其爱国激情亲切,真是至老不衰。“凭轩”句照料题目,绾结全篇,显得章法井然,构造周详,见出墨客构思之奥妙。此诗抒发的感情虽然孤苦沉郁,但所描写的景物却颇为博大壮阔,因而具故意境雄大、情调悲壮的风格特点。宋人唐庚评云:“过岳阳楼不雅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气候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子西文录》)
13九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14扬州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遣怀》是唐代墨客杜牧的作品。这是墨客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前两句再现墨客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此诗流传很广,在后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赏。
15金华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此词上阕极言面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阕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楚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奥深厚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民气坎深处的苦闷和忧闷,塑造了一个孤苦悲惨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16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7镇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咸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墨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堪称“绝唱”的送别诗。此诗谱有乐曲又称《渭城曲》《阳关曲》。现存琴曲中以此诗为题者也有多种,现所盛行的《阳关三叠》见于《琴学入门》(1864年),共三段,有词,是一首可供演唱的琴歌。“三叠”是指其反复重叠的演唱方法,自古以来有过许多不同阐明,有认为是某句重复三次的,也有认为是整段重复三次的,不外都是人们“言之不敷,故太息之。太息之不敷,故咏歌之”的达情之举。全曲三段歌辞都在原诗的根本上有所增长,词达曲意,在层层回环中将绵绵情意娓娓道来,“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19武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开篇便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阔绰象,攫取了自河岸仰望天涯、由近及远的分外视角,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黄河的波澜壮阔在墨客笔下化作一条飘向云真个丝带,这种超凡脱俗、气势磅礴的描述,展现了墨客对自然景不雅观的深刻洞察。
20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管理想,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繁芜心情。此诗全篇只有区区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涌现别具一格的迁移转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桌赞叹。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沙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奥妙地利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触目惊心的战役画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便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气概、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末了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末了一句,刘邦没有连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元勋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愿以此歌,颂吾之抱负!
21泰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这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墨客青年时期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牢牢环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了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末了是俯望。墨客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候,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统统的年夜志壮志,洋溢着发达向上的朝气。
22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李白最具画面感的诗作之一,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途中初次经由天门山所作。生动描述了天门山的雄伟与长江的壮阔。这首诗表示了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深邃的思考,其用词精准、意象伟大,被誉为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23湖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这是一首千古流传、随处颂扬的著名词作。张志和的《渔歌子》原有五首,但其余四首却都为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但也正由于有这么一首短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后世。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尉。赦还往后,绝意仕途。朝廷赏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达,凡歌词、字画、击鼓、吹笛,无不精工,长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
由于取自民间,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朴实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因此“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以是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朴实、清新之气外,还融和着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词人的淡怀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小雨,更写了优游清闲的渔父。词人借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24潍坊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密州(山东潍坊诸城)正式任职整整两年的韶光。这两年间,苏轼诗词创作达到一个高峰,首创了“豪放派”词风。最具代表性的为“密州三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死活两茫茫》。苏轼去过山东不少地方,齐州(济南)、沂州(临沂)、密州(诸城)、登州(蓬莱)……等等。这里的老街旧巷里,曾留下他的身影,这里的青砖灰瓦间,他也曾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名篇。
25襄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眺》
此诗是王维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因公务去南方,路子襄阳,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致时所作,诗名《汉江临眺》。诗的大意为: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江水滔滔远去,彷佛一贯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处的城郭彷佛在水面上飞舞,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襄阳的风景景象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墨客在诗中用白描的写意手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纵目襄阳城外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旷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概伟大。
26赣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紧张分为豪放、婉约两派,个中豪放一派又以苏轼、辛弃疾为最。苏辛的词作中从不乏年夜方冲动大方之语,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哪怕是历经千年读者依旧能够透过期光的脉络感想熏染到他们的冲天英气。这首词正是辛弃疾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词,有悲有怨有气势!
当时他霸气地将词题写在墙上,但个中除了磅礴的气势,更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和怨怼,个中10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更是千古名句,读完不得不感叹:词中之龙果真是有气概的。辛弃疾这首词全词沉郁抑扬,具有极高的艺术成绩,被誉为词中宝贝。历经千年,至今读之令人随着词人一同痛惜,“词中之龙”的词作成绩令人叹服!
27江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羽士不遇》
开元七到八年(公元719~720年),李白当时在戴天山(别号大匡山,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西北)的大明寺读书,他想要寻访生活在这附近的一位羽士,但是他通过讯问才得知,这个羽士他当时不在这里,后来他写了这首诗。
《访戴天山羽士不遇》此诗作于墨客从前在戴天山读书之时,紧张写墨客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述了一幅色彩光鲜的访问羽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羽士世外桃源的幽美生活境界,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全诗纯用白描,夷易自然,景美情深,风格清丽。
28昌黎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曹操《不雅观沧海》
《不雅观沧海》是借景抒怀,把面前的海优势景和自己的年夜志壮志很奥妙地领悟在一起。从诗的文体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办法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不雅观沧海”的位置:墨客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绰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不雅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浸染,表示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不雅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端,它的感情非常旷达,思想却很蕴藉。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由于它蕴藉,以是更有启示性,更能引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夸奖曹操的诗深奥深厚饱满、雄浑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年夜方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9开封 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悲惨》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落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想熏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紧张内容因此冷落悲惨的秋天景色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落意和与恋人的离去,两种痛楚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出息的暗淡和渺茫。全词分高下两阕。上阕紧张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30永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鹳雀楼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岸畔。它之以是能够名扬海内外,正是因唐代大墨客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是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的一座军事戍楼,因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描述了鹳雀楼当时的盛况,“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历史上的鹳雀楼历唐经宋存世700多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得以第一次重修,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31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唐代大墨客李白二十五岁时,决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蜀地绵州昌隆(今四川绵阳江油市)南下,夜泊清溪口,在此写下《峨眉山月歌》。短短二十八个字,不仅抒发了青年李白远大豪迈的志向,同时又散发出他乍离故土时浓郁的思乡情怀。李白,经此古渡乘船,孑然东去。之后生平,他再也未能踏上,这生养他的蜀国旧地。
32黄山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生平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有朋侪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
33惠州 罗浮山下四季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奇丽,为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玄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34黄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
北宋人王巩是苏轼好友,“乌台诗案”中被牵连贬至宾州。王巩遭祸后家仆众从顿时做鸟兽散,惟有一位名为宇文柔奴的女子乐意与他共赴宾州。苏轼对二人的遭遇一贯心存愧疚,几年后有幸重聚,苏轼问柔奴岭南的日子是不是很苦。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大为感慨,作《定风波》词一首。王巩和宇文柔奴的故事自此流传开来,成为刚毅爱情的典范,收入《古今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