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的妻子, 姓黄名娥字秀眉, 长诗词,工散曲。
与卓文君;薛涛; 花蕊夫人并称史上蜀中四才女。
连一向清高的大才子徐渭,也夸奖她: \"大众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大众。
后世的王世贞、钱谦益也对她赞不绝口。
嫁给杨慎, 不算委曲。
婚后夫唱妇随, 举案齐眉, 诗歌互答, 此乐何及。

虽然他们聚少离多, 但彼此心犀相通。

婚后没两年,杨慎于\公众大礼仪\"大众事宜后, 被连续两次廷杖, 差点打去世。
然后被发配云南永昌,永不叙用。
由于棍伤太重,又要披枷带锁, 一起只能趴在车上。
还有张璁安排的杀手沿路狙杀(多是被杨廷和罢官的仇家), 出息十分险恶, 黄娥万里送夫, 悉心照料, 风餐露宿,担惊受怕, 无怨无悔, 不离不弃。

直至江陵, 杨慎再不忍爱妻随着受罪, 执意让她回四川。
临别赠诗:

大年夜才子杨慎和黄娥诗词夫妻档谁的文采更高

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娥回川后, 思夫心切,写诗相和:

七律·寄外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单从这一唱一和中看,这对夫妻的才情高低,可以说是一览无余。

杨慎的词中,“渡口”、“江楼”、“孤舟”、“明月”都是此古诗词中常用的寄情之物,通篇并没有什么新意,扔到《花间集》里估计都难找得着。

而黄娥的诗,用语平实、用典自然、设情朴拙,特殊是颈联“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用叠加将五言变成七言,似有愁肠千转、无语抽咽之音,声情并茂。

后黄娥再赴永昌, 陪杨慎两年有余。
嘉靖八年, 杨廷和去世, 杨慎回家奔丧,夫妻始得相逢故里。
然而杨慎旋及被勒令重回云南, 黄娥临别赠词

罗江怨:

其一

青山模糊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次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
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其二

关山转望赊,程途倦也。
愁人莫与愁人说。
离乡背井,瞻天望阙。
图画难把衷肠写。
炎方风景别,京华音信绝。
世情休问凉和热。

罗莺儿

积雨酿春寒,见繁花树树残。
泥途满眼登临倦。
江流几湾,云山几盘,天涯纵目空肠断。
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凄美哀婉, 荡气回肠!

有此红颜知已, 当可慰平生矣. 杨慎后半生, 身处穷山恶水, 仍能勤学不辍, 著作等身, 心不静,是做不到的。
他以一已之力, 推动了西南边陲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至今永昌民间仍尊三座神: 不雅观世音, 诸葛亮, 杨升庵。

为什么如此忠贞的妻子不能去云南边陲伴夫呢? 大概这是杨慎聪明的地方。
嘉靖天子心胸狭窄, 对造过他反的杨氏父子一贯铭心镂骨, 没事儿常追问杨慎的近况, 遇天下大赦,也要特旨独不赦杨慎。
如果得知杨大才子夫妻恩爱,双宿双飞, 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津润, 再惹出些月下花前的诗词名句流传民间,说不定小命都没了。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初六, 七十二岁的杨慎无疾而终。
年过花甲的黄娥穿山越岭, 千里扶柩,归葬故乡, 夫妻才得以终生厮守。

如果说唐寅看破尘凡是无奈, 黯神,颓废, 那杨慎的识破尘凡, 则透着一种乐不雅观, 豁达。
如果没有这份爱情, 难保杨师长西席不会自怨自艾的。
有杨师长西席自已的诗为证: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