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有名的长诗。
本日想就“犹抱琵琶半遮面”中的“抱”字,做一个重点赏析。

首先,白居易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中的“抱”字,非是他着意为之,实是琵琶女抱着琵琶出来的真实描绘。
因此,就从琵琶女“抱琵琶”的行为动作,剖析她的内心情绪经历。

琵琶女的出场,白居易做了足够的铺垫。
夜晚、江边、秋风、暗月、送别、被贬等,让人的心里泛起一阵一阵的悲惨。
正要“醉不成欢惨将别”时,水上忽然传来了琵琶声。

这琵琶声对付他们这些醉别的人来说,那是天上的仙乐。
但是,若是站在琵琶女的角度,这随着江水一漾一漾传来的声音,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弹奏?

古诗鉴赏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中的抱透出无限辛酸

我们剖析一下:这帮人在船上喝送别酒,船上定有灯火,他们也不可能一点劝酒的声音都没有。
晚上的江面,声音当然会传出去并且挺远。
如果琵琶女刻意吸引这些人,那就不会等到他们要喝完酒的时候再弹,定然是要早出声。
还有,当时的江边,肯定不会就他们两条船摆在那里。
那么,因此可以肯定,这琵琶声是无心传来的,是琵琶女的自弹。

再看后面:当这帮人“寻声暗问弹者谁”时,乐声停滞,弹琵琶的人欲言又止,“琵琶声停欲语迟”。
想说话、又支吾不想说。
这又是一种什么心态?有可能在斟酌该不该接话,也有可能后悔招惹了这些人,或者是在考虑是不是撑船走开。

但是,白居易他们却耐不住了,早就“千呼万唤”了。
白居易在此诗的前注已经说了,晚上听到的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他们久处外地,听到如此美妙的琵琶乐曲,当然不会轻易放她离开,那么,想是在这“千呼万唤”中,实是又赞颂、又哄劝,让人不能不动情。
于是,琵琶女出场了。
白居易用的是这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以及后来常常看到的各类赏析,都对此赞不绝口,说是形象生动。
对后面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多少阐明,总之便是说这位琵琶女比较“羞涩”一类的话。
你看,既然现身露面了,还用怀中的琵琶“半遮面”。

在我看来,这里的“抱”字大有文章。
缘故原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琵琶只适宜抱,是摆弄这种乐器的最精确的姿态。
由于琵琶这种乐器,只能抱着,不能扛着、不能提着、不能背着,等等。
虽然在敦煌壁画中,有飞天仙女“反弹琵琶”的形象,但是在那么一个秋风萧瑟的晚上,如果这位琵琶女也反弹着琵琶涌如今大家面前,那肯定会被认为是一个妖怪。
虽然反弹琵琶事实上是非常高超的技艺。

第二:抱着琵琶涌现,表示了她良好的职业教化,显得端庄。
毕竟十三岁就已经“学得琵琶成”,并且“名属教坊第一部”。

第三:抱着琵琶,刚好可以遮住一半脸。
这“半遮面”,大有韵味。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大小姐们手中常有一壁扇子,或者花手绢。
时常用半遮面表达羞涩、或者娇嗔。
那么,这位琵琶女如此半遮,一来出于羞涩,自己已经嫁为人妇,不宜抛头露面;二来出于戒备,毕竟她面前的这些男人都是陌生人。
这样自然就会生出彼此之间的间隔。

第四:怀抱琵琶,是她内心孤独的一种表示。
这在生理学上便是寻求安慰和温暖的表现。
我们试想一下:以前为倡女,红极一时,一曲奏罢,五陵年少为争缠头,红绡不知数量。
年长从良,嫁给贩子后,身边忽然就变得生僻,内心里是有落差的。
而且自己的丈夫去外地做生意,丢下自己在家,心中的孤独更无法言说。
我们便理解了为什么会在夜半时分,仍旧在江中的船上,自弹自奏。
那么,将琵琶“抱”在怀里,实在便是由于内心短缺关爱,才会如此紧“抱”。

第五:这一个“抱”字,解释了琵琶女仍旧没有忘掉过去的统统,将过去的灯红酒绿“抱”在了心里。
这是她辛酸心境的根源。
在诗中,琵琶女自言“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分明交待了她忘不掉年少时的“钿头银篦击节碎”,舍不得红火中的“红色罗裙翻酒污”,以是才涌如今江中船上、自弹琵琶的缘故原由。
而且,“老大嫁作贩子妇”后,明面上已经弃倡从良,但是心态仍旧没有及时转变,将贩子辛劳养家的做生意奔波理解成了“重利轻别离”,这便是比较缺点的了。
最关键的是:琵琶女嫁作贩子妇,实是她情不得已。
诗中交待得很清楚:“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东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姨妈去世,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贩子妇。
”把已经由上的安稳、沉着的生活,缺点理解成了呆板、孤独和寂寞。

“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的这一“抱”,抱的是她难以打开的心结。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聪慧。
欢迎关注知本学社。
我是宗财。